水东楼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04-18 09:51:17

水东楼位于古莲花池北塘东岸,西与君子长生馆隔水相望,以此得名。

楼为两层,上层内缩,外有宽敞的楼台,以双层雕栏围护,是俯瞰园景的佳处。双檐,歇山布瓦顶,楼匾名悬于二楼檐下,为清末直隶总督杨士骧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所书,楷体大字,笔力雄健。

杨士骧(1860~1909年),字萍石,号莲府,安徽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几吉士、翰林编修。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随李鸿章进京议和,深受赏识,被保举为直隶通永道。李鸿章死后,杨士骧投入袁世凯麾下,极为袁倚重,他办事干练,只用了十几年就从直隶通永道、直隶按察使升至江西布政使。光绪三十年(1904年),杨士骧替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三年任上,督办新学、交涉洋务、兴修水利,政绩斐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杨士骧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其间修治海河,上书减免税负,一心为民,颇有作为。

善书,在山东和直隶都留下题刻。行宫时期已有此楼,方观承《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含沧亭》图解中说:“(含沧亭)北则水东楼,花光映旭,爽气宜秋。”那时楼前有水埠,供游人上下游船;楼前还有水闸,流水由此溢出,排入出水渠。

图片1

清咸丰时期水东楼图

水东楼一层柱联为“屐齿润沾三径绿,尘心春洗一潭清”。意思是我那游靴被朝露沾湿,走过之后,静谧如隐士所居的保定行宫更加苍翠;我这凡心俗念经洗涤,领略之处,清碧似玉石化成的古园荷池越发透明。行宫和荷塘的景色原本没有变化,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他的游踪使绿者更绿,清者更清,不仅抒发了自己体物的感情,而且带动读者的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清”,在诗词中往往被借用为同音的“青”,与“绿”同表颜色。

该柱联撰者英和,全名为索绰络·英和(1771~1840年),初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书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他不阿附权贵和珅,历仕乾嘉道三朝,多有建言良策,尤其风雅爱才。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恩福堂诗集笔记》《恩庆堂集》《卜魁集纪略》等。

该柱联书者为张裕钊。张裕钊(1823~1894年),字廉卿,号濂亭,湖北鄂州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陕西和莲池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李志敏评价为“张裕钊别开生面,触化北碑为已用。”本联系集其字而成。

图片2

清光绪时期水东楼图

水东楼二层柱联为“闲中偶契鸢鱼乐,梦里犹闻鹤鹿鸣”。意思为白天,我偷闲游赏于行宫,仅偶然符合鸢飞鱼跃的乐趣;黑夜,我放松酣睡在宾馆,还不时听见鹤唳鹿唤的声音。此联描述白天和黑夜自己对行宫景与物不同感受。

上联写白天游园,身历其境,而对万物各得其所的乐趣仅是偶契而已;下联写自己晚上在宾馆酣睡,却在梦中听见鹤和鹿自得其乐而发出的鸣叫声,一得一失,鲜明对比,同上一副楹联一样,引发读者感同身受。

知音者认为,这两副楹联不仅格律完全符合七律的要求,而且充满诗情画意,是不可多得的“诗联”。

二层柱联撰者同上一楹联。书者为刘春霖,系集其字而成。刘春霖(1872~1942年),字润琴,直隶肃宁人。为吴汝纶高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状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奉诏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廖仲凯,加入同盟会。三年留学期满回国,出任直隶高等学堂监督(校长)。刘春霖书法的特点:虽出自馆阁体,但是笔墨浓淡相宜,笔法前后有照应。

图片3

图片4

清末(1910年)水东楼图

水东楼的两副对联原是一首七律的颔联和颈联。题目是“同初颐先生宿古莲花池”。原诗为“莲池遗迹旧知名,今日登临笑语并。屐齿润沾三径绿,尘心春洗一潭清。闲中偶契鸢鱼乐,梦里犹闻鹤鹿鸣。此是人才陶冶地,琅琅花外读书声”(录自清·英和《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读完全诗,才知道“春”字不可按普通名词来理解,而应按动词“蠢”的通假字来理解,联意才豁然贯通。这就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认知过程。

图片5

今日水东楼图

水东楼历史上除作为观景之所外,还曾开过饭馆、烟馆、图书馆、武术馆等。1914年,将水东楼租给裕兴李天津开饭馆。1925年秋,国民二军胡景翼部攻入保定,一营入驻莲池。接 妓、赌 博、抽大烟,无所不为,水东楼如同大烟馆。1956年7月,保定市图书馆组建,设在水栋楼。今为古莲花池景区旅游商品部,经销保定地方特色商品和古莲花池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