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与濯锦亭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04-18 09:46:56

进入古莲花池的北门,穿过莲池行宫十二景之第一景春午坡后,迎面是一座三门四柱的牌楼,高10米。它是从保定火神庙移来的。

火神庙原位于保定古城区幸福街,(1969年前称火神庙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街成T字型,东西与撒珠胡同、贵显胡同贯连,南与穿行楼东相抵,16号门,街长150米,因街中有火神庙而得名。火神庙建于明嘉靖年间,据《清苑县志》记载,重修于清道光年间。该庙建筑规模较大,坐北朝南,门对面有条长约40米的南北短街,街南端是酬祀火神的戏楼。供奉火德真君,是道教道场,奉祀的是炎帝或燧人氏。新中国成立后,火神庙为企业工厂所用。1975年,临街的牌楼移至古莲花池。1999年,原址进行城建开发,建成大慈阁小区。

图片1

现在的牌楼枋心正面篆书“古莲花池”,表达出本园历史悠久的含义;两侧栏额的题词“摇红”与“涤翠”,状写本园“茂树葱郁,异卉芬蒨”的景色。背面枋心籀书“莲漪夏艳”四字,是对本园夏季景观的精妙概括,是昔日“保定八景”景名之一;两侧栏额的题词“蜺带”与“霞衣”,是对北塘主要景观宛虹桥和满池荷花的赞美。牌楼上的题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黄绮的手笔。

黄绮(1914~2005年),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为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第32代孙。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在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书画篆刻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独特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尤其在书法创作方面,独创“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铁戟磨沙体”开创出“雄、奇、清、丽”的“中国北派书风”,“三间书”兼容并蓄,凛然独步,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给河北乃至祖国赢得很高文化声誉。

图片2

牌楼位置的南侧,在清代是一排建筑,中间有一门,过往行人由此通过。春午坡景观在一封闭的小院内,是为了增加园景的层次,使园林更富幽深的意趣。按照园林的规制来说,牌楼不应该放在园区内,一般应置于大门外侧。上个世纪初,古莲花池管理处曾向保定市规划局申请移出至北门外,由于北门外没有空间,市规划局没有审批。牌楼置于此处已经近五十年,在古城人民心中已经成了古莲花池的一景了。

图片3

濯锦亭是一座重檐翼举、多柱擎托的方亭,位于牌楼的西南、北塘的东北角。西、南两面对着北塘,周围柳荫浓蔽,是夏季纳凉赏荷的好地方。相传此亭建于元代,园主人乔维忠的侍女常在此间浣纱,时人因此摘取唐代诗人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诗“奉乞栽桃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末句的头二字为之命名。杜甫成都住所旁边之浣花溪,相传因漂洗织锦能使锦彩鲜润逾于常,故又被称为“濯锦江”。“濯锦”又暗喻荷花,与此处北塘实景切。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云:“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1931年,河北省主席王树常曾题亭匾,已遗失。现匾额由当代书法家高占祥重书。高占祥(1935—),北京通州人。少年时当过童工,解放后入印刷厂工作,毕业于业余大学中文系和俄语系。数十年来勤于诗文、书法、摄影,得过许多奖项,出版了诗歌、散文、评论、书法、绘画、摄影等著作73部。曾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河北省委副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图片4

图片5

亭联“天边月到平台迥,林际花藏曲坞深”,原作者失传,今联由当代书法家高占祥重书。濯锦亭位置处在作为园林入口屏障的春午坡与景点密集的北塘之间,适值要冲,因此这里的楹联有承上启下、点景指津的使命。这副楹联反映的是园林极盛时期“莲池行宫十二景”的雅致景象。

上联写园林初夏的月夜景色,描述的主体是“平台”。 通过现存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图》我们看到,这种复道主要架设于中心洲上,东起含沧亭,西至藻泳楼,蜿蜒曲折,颇为壮观;其它景点如花南研北草堂、万卷楼、鹤柴、高芬阁等的回廊上也有。它相当绵长,联中的“迥”字把这一景象概括无遗。但是在夜间,平台的迥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看得清,所以联中点明是“月到”。平台赏月,是当时人们的赏心乐事。清代著名学者、莲池书院院长章学诚在《月夜游莲池记》中记述了他与友人携带孩子在“积雪初霁”的冬夜在古莲花池的平台上赏月的情景。上联把园林与天空(月)、园外(天边)连接起来,又把园景的深远(平台迥)展现出来,因而三维空间的纵横、深远和高下的三种维度具备,给人以视野无边、心胸豁朗的感受。

下联写园林白天的风光,描述的主体是“曲坞”。春午坡的南坡地势平缓而朝阳,植有芍药、牡丹上百株;在春天盛开的时候,花光泼眼,有如“锦幕悬丹梯”。站在濯锦亭向北望去,峡谷为花丛所遮掩,仿佛被鲜花藏了起来,所以联中用“花藏”二字来描绘。意境深邃,描绘的是一幅天然的绘画,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