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2023年莲池文学周 名家会集高峰对话 携手并进创造新的表达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3-07-04 22:00:22

2023年莲池文学周,推出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对话等活动,助力京津冀文学传承与发展,也促成两个国家战略区域在文学领域的首度对话。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文学如何呼应时代主题,阐释和书写新的时代经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文学的力量?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随着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的提出,文学的地域性实际上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要认识流动的空间性和地方性。这不仅是认识时代巨大变化的重要途径,也会为新时代的文学更好地反映当下复杂的现实图景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支持。”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看来,京津冀的文脉具有一定的同构性,文化交流也很频繁,“接下来应该从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角度去重新界定、阐释京津冀文学,为它的发展注入更深的内涵。”

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认为,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建设,必然在人文层面带来很多变化,“涌入大量新的移民,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职业、新的功能,文化交流和融合也自然而然地发生。这些新的时代经验和生活现象,对当代文学创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而这也是文学创新的空间和机会所在。”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如何继承前辈大师的优秀文学传统,打造京津冀新的文学标识?

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梳理了河北作家的创作脉络,表示这片土地具有坚实深厚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当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不断注入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面对各种力量的塑造、撞击,他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灵魂都在发生蜕变。真正的文学就是要关注灵魂的变化,就是要写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情感、命运以及在新时代的灵魂蜕变和新生。”

天津市作协主席尹学芸分享了阅读《荷花淀》《红旗谱》等北方作家作品及广东

作家魏微新长篇小说《烟霞里》的感受,“我们书写的地域范畴,最终会汇聚到一个原点,即文学之光发出的地方。”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张楚提出三点建议──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和精品共创,“可以邀请名家讲课,让文学爱好者通过网络听课;天津市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也有河北作家,以这种打破地域的交流方式拓宽对文学的理解;雄安新区有这么好的题材,大家都可以来深入生活。”

文学传统中的南方和北方有何差异?两地作家如何书写当代经验,携手并进创造新的文学表达?

“北方和南方的风土人情、饮食气候不同,但人性深处是共通的,这正是文学能抵达和打通的地方。”北京市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说,北京市作协第一任主席阮章竞先生是广东人,“他来到北方,写下代表作《漳河水》,从差异中彼此照见、汲取,把南方气质和北方经验进行了深度精神链接,这正是文学的魅力。”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提出,除了柔美和雄壮的文学气质区别,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创作的由来和趋向也各有不同。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繁荣发达的科技和商业文明,为写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角度,有助于拓展中文写作的范畴和边界。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表示,岭南四季常青,也就没人悲秋。在他看来,人们对南北差异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气候造成的,随着人们都住进城市,原本的南北差异变得不再明显,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转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