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作家共话南北方文学发展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3-07-02 22:50:50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肖煜)7月1日下午,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对话活动在河北大学举办。此次活动是2023年莲池文学周核心活动之一,京津冀作家、评论家关仁山、张柠、尹学芸、张莉、乔叶、张楚、付秀莹、杨庆祥、梁豪、贾想与粤港澳大湾区作家、评论家杨克、林岗、张梅、魏微、王威廉等深入探讨南北方文学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以期携手建立区域文学交流的长效机制,共同推动南北方文化交流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417085736

图为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对话活动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煜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种精神特质,一种精神特质孕育一种文化艺术。地域环境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地域的差异也使得作家有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文学传统中的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存在何种差异,如何共融?南北方作家如何书写当代经验?与会作家、评论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对话促进南北方文学互鉴

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认为,如今南北方交流融合日益增强,期待不同地域的作家能够相互书写,携手并进创新文学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回顾了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文学创作,她认为优秀作家书写的不仅仅是此时此地的风光,更写出了此时此地的精神。当代作家应继承前辈作家优良传统,在融合交流中创作出具有人类共同情感的优秀作品。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认为,所谓地域是有弹性的、多维度的,南北方文学交流的本质是精神的深度链接。她以作家阮章竞代表作《漳河水》为例,说明南北方作家的交流融合使文学呈现出多样性面貌。“从差异中彼此照见、彼此汲取,南方气质和北方经验在作品中交融,是一种深度的精神链接。”乔叶说。

评论家张柠表示,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多样性特点,希望两地作家能够在交流中探索新的叙事方式,以文学方式呼应时代命题。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与商业发展,为作家、诗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角度,有助于拓展文学写作的范畴和边界。

天津市作协主席尹学芸分享了对于广东作家魏微长篇新作《烟霞里》的阅读经验。《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也谈到了该书,她表示北方作家一直在关注南方作家的创作,时常会有心心相印的感觉。

交流激发文学创作多样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南北方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乃至城市景观上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这一点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张楚认为,南方作家更加注重对文学的探索,北方作家在创作上则比较传统。“但这种差异其实在不断缩小,作品的风格化在减弱,呈现出趋同的面貌。”他期待在南北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能够诞生新的文学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提出,人们对文学的认知正在由时间向空间转变,文学样态呈现出流动性和多元性,有助于激发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南北方交流的不断推进,南北差异逐步缩小,如何面对和书写时代之变,对作家来讲是一种挑战。

广东文学院院长魏微有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生活的经历。她认为,当下北方文学和南方文学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地域差异,如何以现代的眼光书写好岭南文化是广东文学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张梅认为,南方作家的写作多倾向于诗歌、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巨著较少,这是南北方文学地域性的直观体现。

广州市作协副主席王威廉提到文学中他者的重要性。他表示,现在提出文学的北方与南方这一话题,是一种自我审视,对于各自局限于地域的同质化经验表达,具有很好的矫正和启发作用。

转自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