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篇留洞》
篇留洞位于藻泳楼东北。洞上是一座大型假山,中部为泥土,周围是叠砌的山石。行宫时期,山上有一“香茅覆顶”的小亭子,叫“乐胥亭”(乐胥,快乐之意。取义于《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后来乐胥亭改建为体态空灵的四角小亭,名“观澜亭”。清末,直隶总督杨士骧题写匾额“观澜”。站在亭台,眺望碧波荡漾的荷塘,故名“观澜”。
清末时期的篇留洞
篇留洞是一个人工石洞,在乐胥山腹部。方观承《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篇留洞》描述洞内景象道:“初入甚黑,俄顷豁然。仰观天光,云根苍润,气蒸蒸如滴,疑有乳泉、芝髓出其间。”有三个洞口,分别面向三个河塘,像汉字“入”字。三个河塘,犹如三个口字,正好组成一个汉字“品”字。东西一条甬路把荷塘分为南北两部分,象征着古莲花池是一品园。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造园艺术。出南口为“石谼”,它是南、北塘相连的东水道,一面为峭壁,犹如深谷,以此得名。出北口是中心洲的东西甬道,洞口嵌着乾隆皇帝题写的洞名与咏景诗的刻石。出西口为柏树林。
民国时期的篇留洞
清代乾隆皇帝很喜欢此景,四次为它题诗(今洞壁尚嵌诗碑两方),因此以宋代苏轼《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诗中“清篇留峡洞”之句名洞。洞名刻石也是他的手笔。他在《莲池行宫十二景题咏•篇留洞》中赞叹说:“牝谷含虚径转幽,云浆疑自乳钟流。笑予诗句非坡也,一例镌崖七字留。” 另外三首诗,分别是:“径循石洞有篇酬,偶尔无过佳兴投。却顾随行方伯语,还应嘉政为民留。”“叠起假山嵚且岑,嵚岑下委洞幽深。三番于此留篇矣,只是渴贤一片心。”“假山宛转栈蹊修,牝洞得来深且幽。摘句吾原学杜史,逮今曾是四篇留”。
保定画院笔下的篇留洞
1963年,保定发生水灾,篇留洞四周坍塌,莲池员工重砌。2005年,篇留洞东侧及南侧叠石聘请专业园林师重砌,再现了清代盛景。
今日的篇留洞
这正是:
“清篇留狭洞,天子仿其书。
洞幽钟乳滴,避暑好去处。
拾级登观澜,美景尽眼收。
何处觅仙境,莲池名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