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行宫十二景之七蕊幢精舍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04-15 10:46:37

图片1

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蕊幢精舍》

蕊幢精舍,原为佛寺,位于西荷塘南侧。方观承在《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蕊幢精舍》中描写道:“绀宫碧殿,莲树花台,备诸尊胜。”整体建筑为相连的两个院落,正院在西,前为佛殿,后为高二层的藏经楼;跨院在东,为栖止之所,有煨芋室、十诵禅房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蕊幢精舍被拆除,原址建为河北省博物馆大楼。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古莲花池走到这里时说,不是原来那个样子喽,对拆除文物建筑提出了批评。早在1918年10月7日,毛泽东主席曾经参观过古莲花池,印象极为深刻。1984年省博物馆迁往石家庄市后,该楼为保定市文物管理所使用。2008年9月,该楼被拆除,恢复行宫时期的蕊幢精舍。

图片2

拆除之前的省博物馆

蕊幢精舍这组建筑在佛家建筑中属于中等偏小的规模。首先进的是垂花门,在佛家建筑中叫山门。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这组建筑规模较小,只有一道门。门前有一幅楹联,是莲池书院院长张叙撰书的。“绀宇清严镜水深,闲房幽寂竹阴森。”意思是佛寺既清正严肃,池塘的水平静明净而且深。佛寺又空宽寂静,门前的树木茂密成荫。

穿过垂花门,便是篆窠。这是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在大的寺庙中叫天王殿,因在其中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而得名。四大天王,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篆窠是一组烧香拜佛之所,因盘香燃烧时烟雾状如篆字而得名。穿过篆窠便是藏经楼,因其收藏《大清三藏圣教真经》而得名,内奉大雄教典724函7240卷。在大的寺庙中,过天王殿后依次为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方丈室等。大雄宝殿里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这里集大雄宝殿、藏经楼于一身。

图片3

大清三藏圣教真经

东院为煨芋室、十诵禅房。在大的寺庙中大雄宝殿两侧配殿,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这里合二为一,煨芋室为僧人生活区。“煨芋”,本指用湿纸包上芋头放在带火的灰里烧熟,这里指世外遇仙,缘于一个典故。唐代,李泌年轻时在衡岳寺读书,发现一个外号叫“懒残”的寺僧言行怪异,便在夜半时分前往拜见。这时懒残在拨火煨芋,让李泌等了很久,才把吃剩下的半个芋头让李泌吃了,然后说:“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后来,李泌匡佐了四位皇帝,并在德宗朝做了十年宰相,最后乘仙而去。十诵禅房为接待云游僧人的地方。“十诵”,指佛门的十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视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图片4

保定画院笔下的蕊幢精舍

乾隆皇帝对于在此建佛寺和藏佛经持有异议,但是也不排斥,因此其《莲池行宫十二景题咏•蕊幢精舍》中议论说:“此莲池匪彼莲池,缀景聊观精舍奇。若论顾名思正义,藏经应效郝经为。”意思为古莲池不是佛地,用蕊幢精舍点缀景点很奇特。如果看到名称而想到它本来的含义,那么藏经楼收藏图书就应该效仿郝经的万卷楼。因为万卷楼藏书多而全,据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的《万卷楼藏书碑记》记载,万卷楼收藏经、史、子、集四类图书,共计33711卷。

乾隆皇帝又云“精舍原非儒者居,蕊幢取义缅其初。韩文应是曾经读,喻送浮屠文畅书”。意思为精舍原本不是读书人的居室;蕊幢精舍之“精舍”,取义于追思释迦牟尼讲学的初期。韩愈反对迎佛骨的文章大家应该是曾经读过的;它告知众人要送走佛陀,文辞写得酣畅淋漓。

乾隆皇帝还云:“缀景当年只欲佳,蕊幢不合近书斋。新安设讲道学辈,无论假真一例排”。意思为当年修建行宫时,点缀景观只求好看就盖了个佛殿,而佛殿蕊幢精舍本来不应当靠近莲池书院。但是,也不要像在安徽新安开设讲坛的道学家们那样,对其他学说,无论是“假”还是“真”,一例排斥、诘难。

图片5

蕊幢精舍之藏经楼

图片6

蕊幢精舍之篆窠

这正是:

梵宇书院建,理说有颇偏。

建国改展馆,主席很不满。

风雨六十载,重现旧景观。

今日无清磬,雄典凤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