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讲堂 | 李树峰研究员讲解摄影现代性问题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3-06 09:05:32

         3月6日下午,莲池讲堂第五十讲在莲池书院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李树峰研究员以“对摄影现代性、新质影像及几个文化问题的认识”为题,从摄影的属性、影像时空的语言方式和文化建构等方面进行讲授。



1



         讲座伊始,李树峰研究员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与历史学的时间尺度。他介绍道,要跳出具体事件来看“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中国社会发展的情态和趋势,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人类视野看中国的思想场域,以此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任务。


2


         接下来,李树峰研究员从技术性、现场性、瞬间性、客观性、机遇性、选择性等方面解析了摄影的本体属性。他认为影像因技术方式而产生独特功能,又因独特功能而有独特文化价值,并生动地进行比喻:摄影是面对现实的快捷刻光机,是随时随地的时空转换器,是四条边框内外的视觉训练场,是认知与表达比翼齐飞的捕光器,是历史河流中的时光之锚,是打开生活细节的柳叶刀,是生活中固定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击射之铆,是心灵与现实之间对冲的粒子流,是抓取物性的金刚手,是社会现实里照亮被遮蔽、被忽略事物的探照灯,是打捞和凝聚记忆的快艇,是连接自身与世界的媒介和即拍即传的载体。


3


        之后,李树峰研究员强调,摄影并不独立传达意义,它在言语和文字的环绕和界定下发挥作用,它给原有的言语和文字表达工具增加了现实的透明性和形象的直接性,使读者和观众直接看到被言说着的那个景象和主体。言语和文字被用来给事物命名和进行推理,而影像是无声的显示和流露

最后,李树峰研究员指出,如今世界,纪录的信息和表达的观点都以影像为基础介质,各民族和国家之间通过影像更容易理解和沟通,摄影把人类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驻保高校师生和保定各书院代表等在现场聆听讲座,广大市民通过冀云等平台收看网络直播。据悉,截至目前,本讲在冀云平台总观看量超过105万人次;长城新媒体的视频号、百度、UC、新浪微博、腾讯等官方平台直播观看总计超过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