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保定日报讯(记者李萌)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古莲花池内传统文化与现代活动交相辉映,成为春节期间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
园中,亭台楼阁、假山湖水相映成趣,火红灯笼和中国结处处营造着浓厚新春氛围。
庆新春,赏折扇。水东楼的“状元翰林折扇展”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扇面上,书法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绘画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展现高超艺术修养。
此次展出的折扇来自秋闲阁馆藏珍品,涵盖刘春霖、朱汝珍、徐世昌等众多状元翰林的传世佳作,亦有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冉庄地道战等独具保定地方特色的精美扇品。
“折扇是文人墨客表达内心情感、展现非凡才情的重要载体,明清时期,折扇文化蓬勃发展,达到鼎盛,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莲池书院博物馆副馆长彭阿凤表示,希望游客在驻足欣赏折扇艺术之美的同时,与古代文人墨客对话,感受他们的才情与风骨,领略中国扇文化的独特魅力。
欣赏园林美景,品味墨香年味,聆听雅乐新声。“千年风雅——乙巳年春节莲池书院雅乐艺术展览展演活动”同样带游客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 在花南研北草堂和高芬阁,古埙、古琴、吟咏、建鼓、笙、瑟、编铙等雅乐艺术展演,以非凡创意和精湛技艺为游客呈现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赢得观众啧啧称赞。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表示:“古莲花池不仅风景优美,还能体验到这么多传统文化活动,感觉特别有意义。”
同时,园内常年开设的《莲池书院》展、《保定作家群》展等围绕古莲花池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带领游客深入了解古莲花池的前世今生。
“扫一扫二维码,让莲池书院‘动’起来。”高芬阁一层文创店里,“喜提高分”“好运莲莲”“鱼跃龙门”……莲池十二景主题的书签、冰箱贴、折扇等各类纪念品流淌着池中荷香与古建韵味,深受游客喜爱。
最走俏的当数春节特别款文创水杯,杯体图案取材自齐白石画作《莲花书院图》,画中碧叶红荷,垂柳藤蔓,描述昔日莲池书院书生在盛景中刻苦钻研的场景,扫描杯子下方二维码,立体景观便款款跃然眼前。石家庄游客张婷爱不释手:“出门旅游习惯带一些纪念品回家,这款杯子很精致,能欣赏到古莲花池的美景和历史文化,感觉更有温度了。”
保定日报讯(记者李扬 通讯员梁钊)乙巳金蛇献福瑞,莲池书院迎新春。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穿过熙来攘往的裕华路,抬脚迈进清雅恬淡的莲池书院,有别于墙外的热烈与繁华,一股别样而浓烈的新春气息扑面而至。
漫步园区,一阵低沉深邃的埙声直入耳畔,循声而行,原来是花南研北草堂里陶埙艺术馆的乐师们正全情投入演奏古乐。周围围拢而来的游客或闭目聆听,或和着节奏手打节拍,沉浸在古乐之美中陶醉而满足。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历正月初四、初六、十五、二月初二上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埙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连军还将联手诸位乐师,通过演奏古埙、古琴、建鼓、笙、瑟等乐器,展现一幅幅气势宏大的雅乐场景,以此祈愿国泰民安。
听罢娴雅之音,举目望向相隔不远的水东楼,那里游客进进出出,看起来甚是热闹。行至楼内,方知是“庆新春·折扇展韵——状元翰林折扇展”正在此进行,展出作品涵盖刘春霖、朱汝珍等众多状元、翰林的传世佳作。据布展工作人员介绍,扇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尊敬和友好,其使用方式也体现了使用者的风度和优雅。状元、翰林折扇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满足游客观展需求,展览将持续到3月15日。
除以上展演,从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八,莲池书院内的九疑琴社也对公众开放,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古琴历史、斫制流程、名家琴派等,还能欣赏到馆藏的珍贵古琴和琴谱,聆听从远方传来的悠扬古曲。
行走在书院内,记者时常会被身旁擦肩而过的游客手中把弄的精美纪念品所吸引,一番打探后,直奔高芬阁里的文创空间。书院特别设计推出的春节特色文创纪念品让人爱不释手,这里既有将非遗技艺和民间手艺巧妙融合的文创挂件、摆件、版画等,也有如“暖手暖胃暖心”的莲池文创杯这般实用好物,不少游客都会根据喜好挑选一二,将喜庆和祝福带回家中。
高芬阁外,纵览四周,拍照记录书院冬日容颜的游客不在少数,每一处景致都透露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春午坡前,正在拍照留念的天津游客赵斌格外开心:“这是我第二次游览莲池书院,这次带上一家老小,体验到不一样的新春氛围,全家人都非常满意。”
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耿立民介绍说,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意义重大。莲池书院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书院历史文化,精心策划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未来,还将围绕传统节日打造“四季八节”系列活动,挖掘书院文化内涵,丰富市民假期生活,助力我市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