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讲堂 | 孙喆教授解析清代边疆治理所反映的中华文明特性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12-13 17:25:50

12月13日下午,莲池讲堂第47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孙喆以“从清代边疆治理看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为题,讲解了清代的边疆治理,阐述了其蕴含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cf8c546a55762475f353dbd720316b94


讲座伊始,孙喆教授点明了清朝边疆治理的总体特点,即历史的继承性、制度的创新性、政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包容性与内敛性等。她通过历史文献和实例,展示了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发展和清代边疆治理的具体实践,如盟旗制度、金瓶掣签制度等,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讲座伊始,孙喆教授点明了清朝边疆治理的总体特点,即历史的继承性、制度的创新性、政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包容性与内敛性等。她通过历史文献和实例,展示了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发展和清代边疆治理的具体实践,如盟旗制度、金瓶掣签制度等,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592b44580c14519b3ef4efbc257666ec


最后,孙喆教授总结道,清朝的边疆治理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且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演进,实现了边疆防务的转变,为传统王朝体系向近代主权国家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驻保高校师生和保定各书院代表在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结束后,孙喆教授和现场听众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