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讲堂 | 姜海军教授讲解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10-19 18:55:26

10月19日下午,莲池讲堂第41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姜海军教授以“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为题,从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的意义、经典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读经典的方法、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国学讲座。

 

d32adca53d06adaa29fb932f80f4d67a


讲座伊始,姜海军教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经验与智慧。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但始终能够挺立不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儿女不断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古代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治国理政智慧。姜海军教授又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修身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无私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接下来,姜海军教授诠释了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他认为,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用“实事求是”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民本思想提升成“群众路线”思想等。再比如,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都脱胎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文化横行,重视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之后,姜海军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古代经典承载的文化精神。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古代经典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源于自然,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等诗作,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其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儒家学说中的“仁学”是古代经典中关于人与人关系的核心思想。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包容和关爱。古代经典还高度重视礼仪,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最后是人与自身关系,修身明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始终是古代的基本特征。中庸之道也是古代经典中关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重要思想,它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适度、不偏不倚,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bf08be12ba071bf4abcab4f89c610000


最后,姜海军教授就如何阅读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总结分享。他指出,首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某一类书中的经典来阅读,以点带面。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将经典中的理论与现实相联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阅读,可以逐渐领悟经典的深层含义。此外,还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经典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倾向,从而更好地把握经典的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