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清刻瘗鹿说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3-05 09:31:19

清黄彭年“瘗鹿说”刻石

【简介】

在东碑廊南端。横122厘米,纵48厘米。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撰文并书写,行书。光绪七年(1881年)刻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莲池图书馆馆长苏镜韩补跋。

黄彭年,字子寿,贵筑(今贵州省贵阳)人。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1861~1862年)和光绪四年至八年(1878~1882年)先后两次任莲池书院院长。

【录文】

瘞鹿說

囿鹿六。其一偉軀幹,修角矯首,目睒睒挺出而身有文采。遠近觀者莫不稱曰:“英物也。”性好鬥,主人別為之檻。他日,逸出,鬥而斃。其群執而縛之,不食,死。或曰:“烹諸!”主人曰:“不忍。”“棄諸野!”曰:“不忍。”“有說乎?”曰:“有。鹿秉陽德,行健且疾。馳于廣莫,千里瞬息至。其逾巉岩越谿谷,萬仞之峰倚天壁立,猿猱之所不能攀,飛鳥之所不能至,未嘗畏艱險而阻其壯往之志。歧角翼張,材武且強,虎豹望而卻走,熊羆犯而必傷。囿而檻之,既不能適其性,又無以盡其材。豢畜禁制,非其本懷。羝羊猶且能觸藩,而況英摯之物哉?”或曰:“見食相呼,鹿之美德。同類相殘,有罪可殛!”主人曰:“不然。奇材而庸遇,生獨而群畜。方其鬥也,怒目盡赤,竭百壯夫之力乃能犄其角而紲其足。就縛也,躍起數尺欲絕其吭,不飲不食以底於亡。律以樂天安命馴養至性,鹿之自處,道誠有所未盡然。而取之違其材,置之非其地,養之失其宜,執之乖其義,主人蓋有過焉。而不敢自諱,乃坎而埋諸庭,表其角,以志吾過而哀鹿之遇;上植松焉,以達其抑塞挺特之氣

歌曰:馴千年兮忿一朝,昔蹋踏兮今逍遙。

賡曰:松盈尺兮勢千丈,億萬齡兮氣猶壯。

辛巳秋日蓮池居士書。

【注释】

① 瘗:埋葬。说:一种文章体裁,用来阐述某种道理或主张。

②矫首:昂着头。睒睒:光闪烁的样子。

③毙:仆倒。

④广莫:指广漠之野。

⑤殛;诛杀。

⑥吭:喉咙。底于亡:一直到死。“底”,通“底”,到达。

⑦“律以乐天安命”句:谓训养天赋卓绝本性的鹿,如果按照“乐天安命”的想法来约束它,那么它不食而死,其方法确实有不完全对的。“乐天安命”,指安于现状,乐守本分。“自处”,对待自己。

⑧取之违其材:得到了它(而圈养起来),违背了它(生性好动)的本能。执之乖其义: 拴缚住它,背离了它的适应性。“执”,通“絷”。“义”,通“宜”。

⑨自讳:自我回避。坎:掘坑。抑塞:抑郁。挺特:超群特出。

⑩赓:赓和,续用他人诗作的原韵或题意而唱和。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