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简介】
在东碑廊。刻石横188厘米,纵67厘米。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镌立。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指示将历年积存未放的添赏兵米价银共7200两交由保定知府转发各州县典当铺生息,岁得生息银864两(遇闰加增),另加藩司拨银 300两,年终分赏给督标左、右、前、后和保定郡城五营实存马步守官兵及有关人员,当时的中军副将与各营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同立此章程(规定)。 1984~1985年“军民共建保定”时驻军战士移入莲池。
【录文】
筹赏督标五营官兵度岁银两章程碑记
謹查,直隸為畿輔重地,督標官兵分設五營,操防嚴密,規條休整,實為通省表率①。乾隆年間,荷蒙前督憲方特撥實銀七千兩,此銀向在藩庫收存,每年冬間散放一半,其下一半於次年正月借給,以濟兵艱,所借銀兩按六個半月扣還,歸款仍敷七千兩之數,并於中軍衙門每歲所領藩司撥發操賞、辦公息銀内撥銀三百兩,賞添五營兵添買米價之用,以示體恤,此銀勿須扣還等因,歷經循照辦理,以故眾志成城,士卒感戴,歷有年所,未之或易也②。迨前署中軍副將崇福遵照舊案請領咸豐六年兵米價銀,經文藩司覆以藩庫萬分支絀,無款籌借,未將兵米價銀撥發,以致應賞添買兵米息銀亦未散放③。今蒙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直隸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李鴻章,俯念督標五營弁兵僅指月餉糊口,當差已屬不敷,每值年終,饑寒交迫,仰事俯蓄,無以卒歲。是以恩施高厚、德沛生成,特飭中軍副將冷慶,將自咸豐六年起至光緒五年止積存未放添賞兵米價銀共七千二百兩,交由保定府馬發商,按月一分行息,歲得息銀八百六十四兩,遇閏加增,向有添買米價銀三百兩,年終分賞左、右、前、后、保定郡城五營弁兵——除撥歸練軍之外實存原營馬步守兵——每名賞銀一兩,經制外委每員賞銀二兩,千把總每員賞銀四兩,以及保定府衙門承辦催解此項生息銀兩書辦,并參遊都守衙門書識紙筆、飯食之用④。詳奉批示,遵辦在案。凡茲督標五營官兵,幸依慈宇,感沐恩波,莫不刻骨銘心,同聲感戴,伏願宫太傅爵中堂深仁厚澤,期與前任督憲方恪敏公後先輝映云爾⑤。第恐良法善政日久就湮,爰鐫貞䂥,用垂千古,行見有偹無患,所以拱衛皇畿於永固者,洵有由來矣⑥。為此謹記。
謹將督憲發交保定府轉發各屬典鋪承領生息,成本庫平銀七千二百兩,按月一分行息,遇閏加增,合將分發各典鋪承領。成本銀數開列於後。
計開
滿城縣當鋪三座,每座發銀二百五十兩,係恆順、協和、德元各當商承領;
完縣當鋪一座,發銀二百兩,係太和當商承領;
定興縣當鋪五座,每座發銀二百五十兩,係聚豐、德成、泰興、通和、德義各當商承領;
容城縣當鋪四座,每座發銀二百五十兩,係合盛、廣源、天慶、萬成各當鋪承領;
安肅縣當鋪五座,每座發銀二百五十兩,係安錦、豐裕、瑞和、德興、義源各當商承領;
定州當鋪十一座,共發銀二千七百五十兩,係德茂、恆陞、信成當鋪值年商人承領;
以上共當鋪二十九座,承領成本銀七千二百兩,歲得生息銀八百六十四兩。又由中軍衙門每歲在於所領藩司撥發操賞、辦公息銀内撥银三百兩。
後營守備 許正宗
調署右營守備 李春泰
後營遊擊 阿洪阿
調署右營遊擊 胡金元
標下 總兵銜中軍副將 冷慶
署保定營參將 李炳業
前營遊擊 何殿鰲
左營都司 王得魁
前營守偹 張明坤
調署保定營守偹 吳光祖
光緒七年歲次辛巳五月鐫立
【注释】
①督标:清朝总督所统辖部队的编制。一标通常为三个营。直隶督标为五个营,即左、 右、前、后和保定郡城五营。
②前督宪方:指乾隆十四年至三十三年(1749~1768年)担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卒谥恪敏。向:向来。藩库:即省库。清代布政司(藩司)所属储存钱谷的仓库。敷:够。等因: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引述上级公文结束时。未之或易:没有稍微更改它。“之”,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或”,稍微。
③迨:等到。署中军副将:代理中军副将。文藩司:文煜,字星岩,咸丰八年(1858 年)至九年为直隶布政使。覆:答复。支绌:左支右绌。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④不敷:不充足。仰事俯畜 (xù):对上侍奉父母,对下养育妻儿。谓维持全家生活。 无以卒岁:没法度过年底。德沛生成:恩德赐给人民。“沛”,降。“生成”,指人民。自咸丰六年起至光绪五年止:公元1856~1879年。保定府马:保定知府马绳武,安徽怀宁人,光绪五年担任保定知府。发商:交付商家。练军:清代军队的一种编制。由额兵内调拨。创办于直隶省,后各省随之。驻防于通都重镇,作用与防(汛)兵相同。马步守兵:马兵、步兵、守兵。外委:清代武官名。初为额外委派,后为定制。千把总:千总、把总。清代的低级武官。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参游都守衙门: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将领的衙门。书识 (zhì):书写记录。
⑤慈宇:仁爱的庇荫。宫太傅爵中堂:因李鸿章具有太子太傅、一等肃毅伯、文华殿大 学士等官衔和爵号,故称。前任督宪方恪敏公:方观承。
⑥第:只是。贞珉:对石刻碑铭的美称。行:将,将要。洵:实在,诚然。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