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清刻黄彭年“何秋涛墓表”(附沈丙墀跋文)
【简介】
在东南碑群。碑高140厘米,宽56厘米,厚12.5厘米。全称“清故莲池书院院长奉直大夫懋勤殿行走刑部员外郎何君墓表”,刻于同治十二年(1873 年),黄彭年撰文,陈寿昌书丹,楷书。记述何秋涛生平及著述《朔方备乘》的经过。碑阴有何秋涛的学生沈丙墀的跋文。墓表与墓志铭的区别在于:墓表立于坟墓东南的神道上(故又称神道表),而墓志铭埋于圹前三尺之地,预为他日地貌变迁作辨识之用;墓表叙学行、德行,墓志铭则叙世系、姓名、爵里、品德才能、行为治绩、寿年、卒葬年月地点及家室、子孙大略。此碑原在保定南郊西马池村,1982年移入莲池。
沈丙墀,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同治元年入莲池书院学习。晚号炳烛庐老人。
【录文】
嗚呼,此吾故人何君願船墓也。同治元年,彭年自燕之蜀,君代為蓮池書院院長①。比入蜀,聞君喪②。逾十年,重來蓮池,始知君之旅葬於此③。悲夫!
君諱秋濤,願船其字,世居福建光澤福民坊。祖長敦,直隸博野縣知縣。考高華,國子監生④。
君少負異稟,過目成誦⑤。自為兒時,能舉天下府廳州縣名,數其四境所至⑥。年二十,舉於鄉;逾年試禮部,為貢士;又逾年殿試,授刑部主事⑦。益廣交遊,博覽傳記,學迺大進⑧。道光中,京師言宋學者則有倭文端公、曾文正公、何文貞公、吳侍郎廷棟、邵員外懿辰、丁郎中彥儔,言漢學者則有何編修紹基、張州判穆、苗貢生夔及君鄉人陳御史慶鏞,言古文詞者則有梅郎中曾亮、朱御史琦、王通政使拯、馮按察志沂⑨。君專精漢學,而從諸公遊處,未嘗以門戶標異⑩。其於經史百家之詞、事物之理,考證鉤析,務窮其源委,較其異同,而要歸諸實用⑪。刑部奉敕撰《律例根源》,多君手定⑫。陳御史壇嘗得匿名書,例當毀,疑以質君⑬。君言軍國重計宜上聞,援引故事⑭。御史據以入告。其通識類此⑮。
咸豐三年,李侍郎嘉端巡撫安徽,奏辟君自隨⑯。侍郎罷,君還京師,益究心經世之務⑰。嘗謂:“俄羅斯地居北徼,與我朝邊卡相近,而諸家論述未有專書⑱。”迺采官私載籍,為《北徼匯編》六卷,復增衍圖說,為八十五卷⑲。陳尚書孚恩言於上,命以草稿進⑳。上覽而稱善,更命繕進,賜名《朔方備乘》。召見,晉君官員外、懋勤殿行走㉑。庚申之變,書亡,上詢副本㉒。黃侍郎宗漢盡取君所藏稿,將繕寫重進,而侍郎居焚,是書遂不復存;君亦以憂去㉓。君故貧至是,饔飧或不繼,而講誦不倦㉔。彭年去蓮池,薦君自代,不虞君之奄逝也㉕。
君卒以同治元年六月四日,年三十有九㉖。其門人監生沈丙墀,買地葬之保定西郭外馬池村㉗。其友河東道楊寶臣育其二子㉘。
十一年,彭年與布政史孫觀、按察使范梁、清河道陳鼐,君鄉人同知陳崇砥、邱銘勛、知州沈枚,各輸錢為置守冢㉙。竊傷君之博學能文、深識遠慮而窮困以終,遺稿散失百不存一,《備乘》一書迺至再毀於火,亦可云奇厄矣㉚。懼後世之無傳也,為之表其墓㉛。貴築黃彭年表。大清同治十有二年歲在昭陽作噩季春之月己卯朔二十有一日庚子建㉜。
附沈丙墀跋文
同治壬戌,吾師愿船先生主蓮池書院,丙墀猥以羈旅之人謬附都講之列㉝。先生取其文,既評泊之,又手錄之,置講藝堂壁間,俾肄業生得縱觀焉㉞。嗚呼,樑木易摧,哲人其委,是夏疫癘盛行,先生誤藥溘逝㉟!閩天海角,孤露童牙,不及時而渴髒城南㊱。然而過柳下季之壟,孰禁樵蘇;豎郭有道之碑,猶虛文字㊲。越十年,吾師子壽先生賴修通志,重蒞保陽。披宿草而愴懷,奠椒漿而流涕,爰約孫省齋方伯、范楣孫廉使、陳作梅觀察,暨閩人之官直隸者,共挹廉泉以成義舉。醵錢五百緡,取其貸息,以備納賦、歲享之用,為置守冢一家。舊有短碣,子壽師更立墓表。由是,秋霜春露,野祭來自墦間,微顯闡幽,誌文慰於泉下,逝者可作“神罔時恫”矣㊳。若丙墀,寓公潦倒,晚學支離,髮禿齒危,莫報平生之知己,鱗潛翼戢,徒為激楚之孤吟,以視先生著書經、進乙覽,足炳千秋,其遇不遇,未可同日語也㊴。門人歸安沈丙墀謹識。
【注释】
①之:往。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莲池书院院长的黄彭年应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川任幕僚。
②比:等到。
③逾十年:经过十年。同治十年(1871年),黄彭年应直督李鸿章之聘来莲池主编《畿辅通志》。旅葬:谓客死而葬于他乡。
④考: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⑤负:享有。异禀:非凡的天资。
⑥举:列举。数:逐一述说。
⑦举于乡:谓参加科举考试的乡试而中选。即考中举人。“举”,科考中选。贡士:乡试后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试者为贡士。主事:清代为正六品官,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
⑧益:更加。传记:指经书的注释。
⑨宋学:指宋朝以来的理学。宋学以“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于中参入佛、道之说。倭文端公:即倭仁。蒙古正红旗人,姓乌齐格里氏,字长斋。道光进士,累官文华殿大学士。精研义理之学,好宋儒之说。与曾国藩友善。卒谥文端。曾文正公:即曾国藩。何文贞公:即何桂珍。字丹畦,云南师宗人。乡试出倭仁门下。与曾国藩为师友。卒谥文贞。吴廷栋:安徽霍山县人,字彦甫。同治间官至刑部右侍郎。其学以明体达用为本。邵懿辰: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字位西。道光举人,官刑部员外郎,入值军机处。他学礼,以李光地、方苞为则。丁彦俦:籍贯、生平不详。汉学:本指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又称“朴学”。何绍基:湖南道州人,字子良,号东洲。道光进士,官编修。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张穆:山西平定人,字诵风,一字石舟。道光优贡生,官白旗汉教习。治经史,善言地理。苗夔:直隶肃宁人,字仙簏。举道光十一年优贡生。治《说文》。陈庆镛:福建晋江人,字乾翔。道光进士,官至御史。生平精研汉学,服膺宋儒。古文词:指先秦两汉以来的散体文言文。与科举应试文体相对而言。梅曾亮:上元(今属南京市)人,字伯言。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古文承姚鼐之传。后告归,主持扬州书院。朱琦:广西桂林人,字濂甫。道光进士,官御史。诗古文以梅曾亮为师友。王拯: 广西马平人,原名锡振,字定甫。道光进士,官至通政使。工古文,无桐城末流之弊。冯志沂:山西代州人,字鲁川。道光进士,官至徽宁池太广道。
⑩游处:游玩和休息。门户:指派别。标异:谓表明与众不同。
⑪要:要诀。归诸:归之于。
⑫手定:谓亲自写定。
⑬陈坛:河南商丘人,字杏江。道光十五年庶吉士,官至湖南学政。匿名书:匿名信。 疑:有疑问。谓是非不决。质:询问。
⑭军国重计:统军治国的重要计划。上闻:向朝廷呈报。故事:先例。
⑮通识:学识渊博。
⑯李嘉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字吉臣,号铁梅。道光进士,官至安徽巡抚,咸丰三年因事革职。曾任莲池、关中等书院院长。奏辟 (bì): 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
⑰罢:罢免。此指李嘉端于咸丰三年被革职。究心:专心研究。经世:治理国事。
⑱北徼 (jiào):北部边境。
⑲增衍图说:重新添加图表和文字说明。八十五卷:此处有误,实际为八十卷。
⑳陈孚恩:江西新城(1914年改为黎川县)人,字子鹤。道光年间拔贡,官至刑部尚书。同治间因党附载垣夺职,戍伊犁。上:皇上。此指咸丰皇帝。
㉑晋:升级。员外:员外郎,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至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懋勤殿:明清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南。皇帝常在此读书,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行走:犹言入值办事。清制,凡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的都用此称。
㉒庚申之变:指庚申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亡:丢失。
㉓黄宗汉:字季云,福建晋江人,曾任两广总督,不久为吏部右侍郎。以忧去:因居亲丧而离去。“忧”,居丧。多指居父母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㉔饔飧 (yōngsūn) 或不继:常常吃了早饭没有晚饭。犹言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形容生活困难。“饔飧”,早饭和晚饭,古人吃两顿饭。“或”,时常。
㉕去莲池:离开莲池书院。“去”,离开。不虞:意料不到。奄逝:谓去世。
㉖以同治元年:于同治元年(1862年)。“以”,于。
㉗沈丙墀:浙江归安(今属长兴县)人,监生,莲池书院学生。葬于保定西郭外马池村:此句有误,当为“葬于保定南郭外西马池村”。西马池村,在保定城南。
㉘河东道:这里指河东道员。河东道,属山西省,辖山西省西南部诸府州县,兼管河东
盐法,驻运城。杨宝臣:籍贯生平不详。
㉙十一年:指同治十一年(1872年)。孙观:安徽舒城人,字国宾。道光二十七年庶吉士,同治十年至光绪四年任直隶布政使。范梁: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昴生。道光二十年进士,同治九年至光绪三年任直隶按察使。清河道:这里指清河道员。清河道,属直隶省,辖保定、正定、河间三府及易、冀、赵、深、定五直隶州,驻保定。陈鼐、陈崇砥、邱绍勋、沈枚;籍贯生平皆不详。输钱:捐款。守冢:守墓人。
㉚窃:私下。谦词。伤:哀怜。奇厄:意外的灾难。
㉛为之表其墓:为他的墓写墓表。“表”,指墓表。此处用为动词。
㉜昭陽作量:干支纪年癸酉年的代称,“昭陽”代表十干中的癸,“作量”代表十二支中的酉。季春之月己卯朔二十有一日庚子建:三月二十二日立碑。“朔”,初一。初一那天,干支纪日是“己卯”。己卯之后二十一天,即三月二十二日,此日干支纪日是“庚子”。
㉝同治壬戌:清同治元年(1862年)。丙墀猥以羁旅之人谬附都讲之列:我承蒙看重,以客居异乡的人的身份参加到都讲生(协助主讲的儒生)的行列里。
㉞评泊:同“评薄”、“评誠”,评论。
㉟梁木易摧,哲人其委;谓贤者病逝。《礼记·檀弓上》:“孔子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溘逝:忽然逝世。
㊱闽天海角:谓秋涛之故乡福建甚遥远,无人来为之办理丧事。孤露童牙:谓其遗孤,孤单而无所蔽荫,且年幼。不及时而渴葬城南:没有等到礼制规定的葬期就提前埋葬。
㊲过柳下季之垄,孰禁樵苏:谓何秋涛的坟墓,难以阻止柴草生长而毁坏。“柳下季”,即展禽,名获。春秋时鲁国大夫,任掌刑狱的士师。有坐怀不乱的美德。食邑在柳下(地名),谥惠。“樵苏”,此处指柴草。竖郭有道之碑,犹虚文字:要为何秋涛的坟墓竖碑,却没有表彰他的碑文。“郭有道”,东汉末年学者郭泰,弟子数千人。死后蔡邕为他写碑文,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惟郭有道铭无愧色耳。”以柳下惠、郭泰两位君子的身份(一为掌刑狱之官,一为教书先生)比喻何秋涛,十分贴切。
㊳蟠间:坟墓之间。神罔时恫 (tōng): 灵魂无所哀痛。“时”,所。《诗经·大雅·思齐》:“神罔时怨,神罔时恫。”《毛传》:“恫,痛也。”
㊴寓公:古称失去领地而寄居他国的贵族。后泛称流亡寄居异乡他国者。晚学:后辈学生。支离:流离,流浪。鳞潜翼戢:像鱼那样潜藏,像鸟那样收拢翅膀。激楚之孤吟:高亢凄清的独自吟咏。以:而。视:比较。进乙览:进献为皇帝御览的文槁。“乙览”,皇帝阅览文书。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记载:“(文宗皇帝)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足炳千秋:足够照耀千秋。“其遇不遇”句:谓那种得志或不得志的景况,不可以相提并论。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