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清刻张罗彦赞歌碑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3-04 17:33:48

清刻“张罗彦赞歌”碑

【简介】

本碑在直隶图书馆南金公殉难碑廊中,为 “明末殉难官吏碑群”之一,时代背景见“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之简介。碑高140厘米,宽163厘 米,厚16.5厘米。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上刻四首记述张罗彦殉难经过的七言律诗。作者是长沙县人彭海春,自称“津门后学”。

【录文】

張忠烈公,諱羅彥,字仲美,號二酉,崇禎戊辰科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時臥東山,一聞國難,旋即毀家倡義,堅守保陽城,三次賊不能犯。初起兵時,天子以李建泰為肱股臣,行推轂禮,賜尚方劍,令其禦賊。詎意反獻保陽於闖賊,以致城陷,公一門二十三口俱盡節於園井之間。後于中丞成龍公建亭於井上,名曰“不改亭”,又刻“泉水猶香”四字於石。今賦七律四章以紀其事:

 

到處烽烟若海奔,孤城拒賊欲鯨吞。寰中幾見旌旗拂,塞上猶聞甲馬屯。

剩有雄心昭日月,竟無同志轉乾坤。何知肘腋奸謀伏,變起須臾亙古冤。

 

早經征戰走雷霆,直搗先聲寇且驚。本為朝廷存保障,何堪賊子獻專城。

尚方寶劍翻成害,推轂君恩轉若輕。一旦傾危千載恨,不勝哀怨憤難平。

 

煤山消息正疑猜,兩地孤城勢已摧。刃落柄存猶血戰,國亡家毀尚心裁

無奸自爾能恢復,投賊誠難再挽回。錦繡金甌三百載,蕭條一劫賸餘灰

 

問道泉香氣倍温,園林細認老臣村。弟兄盡節無雙士,男女捐軀又滿門。

未死尚能扶國祚,云亡只自抱忠魂。可憐柳木棺何在,不及先生舊井存。

 

長沙縣後學、津門彭海春原號壽田敬題

道光己酉年  月  吉日立

 

【注释】

①时卧东山:当时隐居。用东晋谢安隐居于会稽之东山的典故。毁家:毁家纾难。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坚守保阳城,三次贼不能犯:此事《明史·中义传七·张罗俊》中有记载。

②推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仪。

③讵意:岂料。

④早经征战:即序中所言“坚守保阳城,三次贼不能犯”。

⑤煤山消息:指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之事。煤山即景山。

⑥心裁:内心的考虑和判断。

⑦自尔:自然。

⑧金瓯:喻指国土,本为金的盆、盂之类。

⑨国祚:国运,皇位。云亡:死亡。“云”,助词。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