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简介】
本刻石在直隶图书馆南金公殉难碑廊中,为“明末殉难官吏碑群”之一, 时代背景见“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碑之简介。刻石横96.5厘米,纵59厘米。 嵌北壁上,此刻石为同治九年(1870年)时任清苑县令的李逢源捐俸重修金毓峒祠堂之后,邑人立的碑刻,刻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
【录文】
重修忠烈公祠堂記
保陽城西南隅三皇廟古井,為前明金忠烈公殉難地也。旁舊有忠烈祠,年久頹敗,將就堙没。同治庚午歲,邑侯奉天李公,諱逢源,來宰是邑①。下車伊始,首以彰癉闡為己任②。會城舊有五賢祠,為郡人魏蓮陸先生講學之所,久廢,公捐廉,重新樹碑,以紀其事③。辛未秋,復親詣金公祠,覩其荒涼,慨捐清俸,重為修葺,並新井亭④。鳩工集材,不勞民力,閱匝月而祠成⑤。親撰聯語,懸於兩楹。擇吉,率閤邑紳庶暨忠烈公裔孫金鑒,致祭於祠。雍雍肅肅,式昭誠敬⑥。禮畢,詔於衆曰:“余不克久歷兹土,此後修葺護持,惟諸君是賴。”復諭後裔金鑒曰:“爾為忠烈公孫,其無忘乃祖忠靈先德,凡朔望香燭掃除,督率廟祀,敬以將事,是爾之責也。¨四方來觀者,咸欽忠烈清節久垂天壤,復有後人守其祠宇,俎豆長新⑦,豈不盛歟?詩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爾其勉之。”凡我紳民,¨聆之餘,咸頌我邑侯之德。是為記。
清苑縣段(以下漫漶)
(此行漫漶)
大清同治十年歲次辛未秋九月
【注释】
①同治庚午岁:同治九年(1870年)。邑侯:县令。奉天:今辽宁沈阳市。李逢源:字问渠,锦县(今辽宁锦州市)人。出身进士,同治九年至十三年任清苑县令,曾修《清苑县志》,见赏于曾国藩。后升任深州知州,服亲丧后不再出仕。来宰是邑:来到治理这个县邑 (指清苑县)。清代自省会设于保定之后,直隶省、清河道、保定府和清苑县的治所都设在清苑县(今保定老城)内。
②彰瘅(dàn):“彰善瘅恶”的省略。表彰美善,憎恨邪恶。
③魏莲陆:名一鳌,保定人,曾任山西忻州知州。捐廉:捐出养廉银(清代官吏除常俸之外按级别每年另得的银钱)。
④诣:前往,到。清俸:官吏的薪金。新井亭:使井亭变新。
⑤鸠工:招集工匠。阅匝月:经过一周月。
⑥雍雍肃肃:和和睦睦,恭恭敬敬。式昭诚敬:用以光大存诚(谓心怀坦诚)和居敬 (谓持身恭敬)的品德。“式”,用。“昭”,明。
⑦俎豆:奉祀,本为祭祀时的两种礼器。
⑧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牢记你的祖先,继承他们的品德。见《诗经·大雅·文王》。 此二句解释从《毛传》。“无念,念也”。“无”是句首助词,无义。“聿”句首助词,无义。 “修”是遵循、继承之意。尔其勉之:你可要勉力去做。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