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清刻重建六幢亭记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3-04 17:06:21

【简介】

嵌于六幢亭。刻石横158厘米,纵44厘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立,黄国瑄撰文,楷书。碑前无题,此题为本书著者所加。碑文简述莲池与书院之沿革和六幢亭建立、毁坏、重修之始末,充满对其父黄彭年怀念之情和对文物聚散无常的感慨。

黄国瑄,黄彭年之三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调任清苑县令,1916年署理四川巡按使。

【録文】

重建六幢亭記

古蓮華池者,唐以前之古跡,元張柔之別墅,我列祖列宗南巡之行宮也。憲皇帝敕建書院,遂以蓮池名。已未,先光祿公主講書院,顯皇帝示天下不復巡狩,¨古蓮華池附屬於書院焉。先光祿公白於當道,修而葺之,先母——旌表孝行劉夫人繪圖十二幀紀之。辛未,先光祿公纂修《畿輔通志》,設局其中。戊寅,重膺講席,復請於合肥李文忠公葺而新之,增設學古堂,藏書二萬餘卷於萬卷樓,使諸生研究經史百家、考據訓詁之學,兼及聲光化電歷算之科,統識宗派,不分門戶,於是博搜金石以資考證。先兄國瑾及同志於古剎頹廟荊棘叢莽中得幢六而為之亭,因名曰“六幢亭”,其後,王孝廉鍔、張司馬銓續獲宋幢、遼臼,先光祿公後為之記二。庚寅,先光祿公見背。甲午,中丞陳公寶箴開藩直隸,瑄於天津佐陳公湘軍糧臺。陳公又發帑修葺古蓮華池,山石林泉、亭榭臺閣煥然一新。庚子,聯軍入城而古蓮華池毀壞,一無所存。癸卯,皇太后、皇上謁陵,巡幸保定。時,宮保袁公世凱督直,籌款重建,以為翠華臨幸之地,供奉宸遊。既胡廉訪景桂修建房舍於古蓮華池,初為學校司,繼為學務處,又其��為模範學堂。而蓮池書院,初為校士館,繼為文學館,遂皆不復舊觀矣。丙午,中丞薩勒圖拉公增韫開藩直隸,使湯大令世晉改古蓮華池為公園。湯君承毛學使慶藩、羅學使正鈞之意,搜覓殘碑斷碣不遺餘力。丁未,瑄奉檄來清苑,湯君語瑄曰:七幢損折其二,然尚無所失;惟臼則破為四,今僅搜得其三。先光祿公兩“記”已失所在。屬瑄重刊兩“記”,復建亭以庇幢與臼。按,六幢亭舊在奎畫樓之東,高芬閣之後,而有臺焉。今樓閣亭台故趾不存,遂改作於池東南隅,既不沒諸君子好古之雅,亦用昭先澤于無窮耳。先光祿公“記”有之曰:“亭與幢長存與否,不可知。”又曰:“晦者顯之,散者聚之,若人力可為而卒不可為也。”今重建此亭,仍當作如是觀,豈僅此亭當作如是觀也哉?

亭成,既為之喜,復為之悲矣,不禁慨然而長太息也。感湯君盛德,爰紀其顚末如此。

光緒三十四年夏五月朔,貴筑黃國瑄謹書

 

【注释】

①宪皇帝:雍正皇帝谥“宪”。

②己未:即咸丰九(1859)。先光禄公:指其亡父黄彭年,黄卒后封赠光禄大夫。 “先公”,亡父。显皇帝:咸丰皇帝谥“显”。

③白:禀报。当道:指掌握政权的大官。旌表: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 以示表彰。绘图十二帧:指咸丰年间重绘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图》。该图册为黄彭年夫人刘  尹玉(字季瑜,1827-1861)的手笔。

④辛未:即同治十年,1871年。

庚寅:即光绪十六年,1890年。见背:谓父母或长辈去世。

甲午:即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丞陈公宝箴:陈宝箴,字右民,江西义宁州( 修水县)人。光绪二十年十月至翌年七月任直隶布政使。“中丞”,明清时对巡抚的称呼。陈宝箴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升任湖南巡抚,故尊称他为“中丞”。开藩:清代指到外省担任高级官职。

⑦癸卯: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皇太后、皇上谒陵,巡幸保定:1903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拜谒西陵后,驾幸保定府。

⑧时:当时。宫保:清代称太子少保。袁公世凯:袁世凯,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至三十三年(1907)七月任直隶总督。以为:以它作为。翠华: 代称帝王。本指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

⑨宸游:帝王之巡游。既:终了。胡廉访景桂:按察使胡景桂,字月舫,直隶永年人, 原莲池书院学生。“廉访”,明清两代对按察使的称呼。

(jiào) 士馆:1903年莲池书院停办后,改为校士馆,作为考评士子的教育机构 (当时科举考试尚未正式废除)。文学馆:1906年,直督袁世凯在莲池书院原址建立文学馆, 意在保国粹”,即保存兴起于莲池书院的北方桐城文派

丙午:即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丞萨勒图拉公增韫:增韫,字子固,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至三十四年四月任直隶布政使。因随即升任浙江巡抚,故称其为中丞。汤大令世晋:汤世晋,候补知县,时任莲池管理员。

毛学使庆蕃:毛庆蕃,字实君,江西丰城人。时为天津河间道员,于1907年四月升任江苏提学使,1908年八月改任甘肃布政使。罗学使正钧:罗正均,字顺循,湖南湘潭人,举人出身。时为天津知府,1907年六月至1910年八月以道员署理山东提学使。

丁未: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奉檄:奉命。语(yù):告诉。

属:委托。重刊:重刻。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朔:初一。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