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简介】
在宸翰院内。碑高106厘米,宽46厘米,厚12.5厘米。清光绪八年(1882年)立,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撰文,胡景桂书丹。碑之“记”载明万卷楼各类藏书的数量,碑之“铭”阐明“博观而约取之,乃藏书之本意”。
【録文】
萬卷樓藏書碑記
予既序刊萬卷樓書目,都人士復請刻石以垂久遠①。乃綜其成數:
凡十三經總類,卷千一百十九;易類,卷七百;書類,卷四百八十有三;詩類,卷七百四十有三;禮類,卷二千二十有四;春秋類,卷八百七十;五經總義類,卷千三百; 孝經類,卷七;四書類,卷四百十有四;樂類,卷三十有七;小學類,卷七百五十有八——是為經部。
凡正史類,卷三千五百九十有二;編年類,卷千六百六十有二;紀事本末類,卷六百六十有二;別史類,卷四百八十有七;雜史類,卷百九十有四;詔令奏議類卷六百十有一;傳記類,卷五百七十;史鈔類,卷二十有八;載記類,卷百四十有七;地理類,卷九百七十有四;政書類,卷二千七百二十有九;目錄類,卷三百三十有一;史評類,卷百三十有二——是為史部。
凡儒家類,卷千四百七十有八;兵家類,卷二百十有六;法家類,卷八十有二;農家類,卷九十有三;醫家類,卷百六十有五;天文算學類,卷四百五十有六;術數類,卷百有八;藝術類,卷六十有三;譜錄類,卷六十有九;雜家類,卷八百六十有二;類書類,卷二千九百十有四;小說家類,卷二百五十有五;釋家類,卷三十;道家類,卷九十有四——是為子部。
凡別集類,卷三千三百有九;總集類,二千六百有一;詩文評類,卷二百八十有三; 詞曲類,卷七十有六——是為集部。
凡為書三萬三千七百十有一卷,而殘雜者不與焉。叢書,若通志堂、學海堂“經解”,古經解、小學“彙函”,《六經疑問》《十一經解》《十子全書》漢魏及聚珍板、正誼堂、海山僊館、粵雅堂、白芙堂、算學、讀畫齋、雙桂堂、十萬卷樓、式訓堂、宜稼堂、俞氏諸“叢書”,船山、嶺南諸“遺書”,朱高安十三種,王氏四種,李氏五種,敏果齋七種,國朝名人著述十四種,詩詞雜俎九種,《明季稗史彙編》,其書目、卷數已散見諸部,則不復著錄②。既為之記,更系之以銘曰:
卷逾三萬,未云備也。守而補之,後人事也。儉虞其陋,雜斯恣也③。途徑雖殊,歸一致也。博觀而約取之,乃藏書之本意也。
光緒八年,歲次元默敦牂,孟夏之月,院長貴筑黃彭年撰,肄業生永年胡景桂書④。
【注释】
①序刊万卷楼书目:为“万卷楼书目”作序并刊刻。见本书《万卷楼书目序》。都人士:指居于京师有士行的人。
②通志堂、学海堂“经解”:即《通志堂经解》《学海堂经解》。古经解、小学“汇函”:即《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汉魏及聚珍板、正谊堂、海山仙馆、粤雅堂、白芙堂、算学、读画斋、双桂堂、十万卷楼、式训堂、宜稼堂、俞氏诸“丛书”:即《汉魏丛书》《聚珍版丛书》《正谊堂丛书》《海山仙馆丛书》《粤雅堂丛书》《白芙堂丛书》《算学启蒙》《读书斋丛书》《双桂堂丛书》《十万卷楼丛书》《式训堂丛书》《宜稼堂丛书》《俞氏丛书》。船山、岭南诸“遗书”:即《船山遗书》《岭南遗书》。
③俭虞其陋:谓书读得少则忧士子流于浅陋。杂斯恣也:谓书读得杂则忧士子流于 放纵。
④光绪八年:即1882年。元默 (yì) 敦牂(zāng):即壬午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壬日元黓,太岁在午日敦牂。孟夏之月:四月。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