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简介】
在宸翰院内。碑高120厘米,宽48厘米,厚13厘米。清光绪七年(1881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撰文,王锷书丹,楷书。碑文记述“增修讲舍”的原因、数量,对书院学生提出“穷则以孝弟忠义化其乡,达则以经济文章酬乎世”的希望。
黄彭年,字子寿,贵筑 (今贵州省贵阳)人。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1861-1862 年)和光绪四年至八年(1878-1882年)先后两次任莲池书院院长。
【録文】
蓮池書院增脩講舍記
蓮池者,元張柔故園;其北萬卷樓者,賈輔藏書之所①。在明,為保定府別墅。入國朝,為書院,康熙、乾隆御製幸蓮池書院詩皆勒石萬卷樓南及春午坡,可證也。
自蓮池為行宮,從萬卷樓西界以垣為書院②。道光中,罷行宮,示天下不復巡幸,蓮池易為賓館。同治十年,開局脩“畿輔志”,予來居焉③。光緒四年,予始重領書院講席。合肥相國置書二萬餘卷,使諸生得縱觀;增課經古,以時獎勸,於是遠近來學者日衆④。書院廣十六丈有奇,長僅十丈,而聖殿、考棚、講堂,及院長、校官之居,咸在焉,其為講舍僅十數楹⑤。今年學者集,予既居志局,迺舉向日院長、校官之居以待學者,猶不能容,或悵然而返⑥。布政使宜興任公聞之,命知府吳君焕采籌增舍⑦。頋書院北臨通衢,東、南接蓮池,西則筆帖式署,無隙地可闢⑧。吴君乃就院中相度分布,鳩工庀材⑨。西院增舍九,東院增舍十有一,葺廢舍而新之者四。凡增二十四楹,裝治用具咸備,費金千二百有奇。
既成,予進諸生而詔之曰:“書院之自無而有,自廣而狹,今地不加廣而舍增多焉,時為之也。相國之置書,方伯之增舍,吴君董役之勤且堅,與夫當事諸君之課試獎勖,諸生所親見而身被之者也⑩。諸生之來居於此,為其可以習舉業而博科第、登顯要乎?則揣摩以求合,摭拾以為美,而未可必得;幸而得之而舉空疏無用之身,又進以揣摩摭拾之術,以壞天下國家之事而有餘,夫豈置書增舍之本意哉⑪?夫學不殖則落,仁無輔則孤,中外之形勢扼塞、四方之風俗美惡、古今政治之盛衰得失,不考則不知⑫。士就閒燕,群萃州處,講貫而服習之,善則相勸,過則相規;學之成也,窮則以孝弟忠信化其鄉,達則以經濟文章酬乎世⑬。昔郝文忠之居萬卷樓也,著書足以傳,大節足以不朽,今豈讓古人哉⑭?諸生勉之,無負造士之盛心可也⑮。”因書以為記。
光緒七年,歲次重光大荒落,六月甲辰,院長貴筑黃彭年撰,肄業生新城王鍔書⑯。
【注释】
①贾辅:金元之际蒲阴(今河北安国)人,元军驻保州副元帅。所建万卷楼,藏书数 万卷。
②界以垣:用墙隔开。
③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年。开局修“畿辅志”:指应李鸿章之聘在莲池开局重修《畿辅通志》。予:余,我。
④合肥相国:指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有文华 殿大学士之衔,故称“相国”。增课经古:增加讲习经学(指儒家学问)和古学(指科举功 令文字以外的经史学问)。
⑤校官:指书院内的提调官,负责管领、调度书院事务。咸:全。
⑥麋(qún)集:群集。向日:过去。
⑦布政使宜兴任公:任道镕,字筱沅,江苏宜兴人,拔贡出身。光绪五年(1879年) 闰三月至七年五月任直隶布政使。
⑧顾:但是。笔帖式:清代掌翻译满汉章奏文书的低级文官。
⑨鸠工庀(pǐ)材:招集工匠,筹集材料。
⑩方伯:本为商周时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明清时用来称呼布政使。董役:主持工役。身被:亲身领受。
⑪揣摩摭(zhí)拾之术:指揣度主考官意图写文章和寻章摘句的本领。
⑫夫:发语词。学不殖则落:学问不增广就会荒废。仁无辅则孤:仁义没有实用知识的辅助就会孤立无援。形势:指险要之地。
⑬就:到。闲燕:指安静、清净的地方。群萃州处:指事业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讲贯:讲议研习。服习:熟悉。穷:不得志。与“达”相对。达:显达。经济:经世济国之才。文章:指才学。酬:报答。
⑭郝文忠:郝经,元代文学家,卒谥文忠。曾受贾辅之聘,掌管万卷楼。
⑮造士:造就学业有成的士子。
⑯光绪七年:即1881年。岁次:古代表示纪年的用语。“岁”,指岁星,即木星;“次”,在,当。岁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人类在地球上看太阳视运动的路线)相近,因此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一个“次”相当于一年。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次”,即以它所在星次来纪年。重光大荒落:即辛已年。《尔雅 ·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太岁在已曰大荒落。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