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简介】
在宸翰院内。碑高253厘米,宽79厘米,厚14厘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直隶总督方观承撰文,楷书。碑文记述莲池水流的来龙去脉和“重浚”的经过,以及此举关乎“和民气而渝士心”的意义。
方观承,字遐榖,号问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出身小吏。清乾隆十四年至三十三年(1749~1768年)任直隶总督,因病免职,不久逝世。
【録文】
【碑額】重浚蓮花池東西二渠記
【碑文】
重浚蓮花池東西二渠記
古蓮花池在保定府治南,源出滿城之一畝泉,合雞距泉為清苑河,由城西渠引流而入,瀦為池。下游出城東渠,入府學頖池,折而南,復歸清苑河①。盖元代之所制也。池之大,可十六畆,中產芙蕖甚多。古木周遭,蔚然深秀。雍正十一年,因其舊址建為書院,堂廡、寢舍以及游息之所,罔不畢具。池之墊者,亦稍浚以深。獨東、西二渠壅閼而莫之經理。蓋保城廣不盈十里,五方輻凑,土不任屋,則民且跨渠而居,伏流地中,其淤不可得見,施功為難②。乾隆十四年,余秉節斯土,恭遇六飛時邁,一再經臨③。聖天子御講堂,攄宸藻,橫經抱策者咸得濡沐光華;而一時嘉蔭名泉、紅橋綠齒,亦因以貢麗呈妍,仰邀睿賞,洵乎遭逢之極盛已④。
余惟,省會景物之美萃乎池,池之潤分乎渠,渠廢不治則闔城之水脈就湮,而池於何有⑤?遂命保定王守、清苑周令跡舊之所營者而修復之⑥。經始於辛未三月,迄五月而工竣⑦。清流蕩漾,輸委自然⑧。由是啟西渠以入,盈盈不窮,開東渠以出,淳汙去而不滯,而渠之制已頓還其舊矣。
夫世之有所興作者,不以為耳目之娱,即以占形勢於一方耳⑨。池稱名勝五百年,官斯土者與鄉之人士,燕私釣遊,發興寄賞,莫不豔而矜之⑩。渠濬而池乃永擅其勝也。且保陽地居乾位,水來丁方,丁為少火,文明之象⑪。渠穿書院而匯於文廟,則盈虛通塞之故,有不僅在乎池者,宜伇之不可以已夫⑫!而余於兹二說者抑猶有進。《管子》“地水”之篇謂:聖人治世,其樞在水,精麤濁蹇,恒與人之血氣相通⑭。晋欲遷郇、瑕,韓獻子謂,土薄水淺,不如新田,以有汾、澮以流其惡也⑮。斯土近在郊畿,溝洫之利,王政首重,窒而不行,豈獨一渠之病哉?是舉也,宣鬱達滯,滌穢鏡清,用以和民氣而瀹士心,固非直為林泉之勝賞與堪輿之末說而已⑯。爰志之石,以俟後之踵而修之者⑰。
乾隆十六年,歲次辛未,仲夏之月。
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隸,桐城方觀承撰。
【注释】
①府学:保定府学在老城南门内,东邻孔庙,西邻万寿官。頫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呈半月形。按,当时城东渠汇入頫池后又东行,至将近城东南角处入府河(清苑河)。
②不任:不能承受。施功:操作。
③乾隆十四年:即公元1749年。余秉节斯土:我持执符节在这块土地上任职。六飞: 指称皇帝。皇帝的车驾御六马,疾行如飞,故名。时迈:按时巡行。
④撼(shū):抒写。宸藻:指帝王的诗文。横经抱策:横陈经籍,怀抱简册。指读书或受业。咸:皆。绿齿:指绿草掩映的台阶。睿赏:圣明的鉴赏。洵乎:确实。
⑤润:指水。
⑥保定王守:保定知府王楷,字瑞木,号梅溪,河南辉县人。清苑周令:清苑知县周元
理,字秉中,浙江会稽人。迹:遵循。
⑦辛未:即1751年。
⑧输委:指水流汇聚。
⑨“夫世之有所兴作者”句:世上(对园林)有所兴建的人,不是把它作为愉悦耳目的 地方,就是认为它占有一方风水之利。“夫”,发语词。“形势”,地势,此处指风水。
⑩官斯土者:在这块土地上当官的。发兴寄赏:激发意兴,寄托欢乐。莫不艳而矜之:无不羡慕并为它骄傲。
⑪ 乾位:乾卦所象征的方位,即西北方。保定府城居直隶省的西北方。丁方:指南方。丁为少火:以十天干配五行,丙和丁都属火, 丁在次位,故称“少火”。文明之象:火有光亮,象征文采光明,所以说是文教昌明之象。
⑫文庙:孔庙。在保定老城南门内,西邻府学,东邻文昌宫。宜:当然。役:“役”的古字,劳役。已:停止。
⑬“余于兹二说”句:我对于这两种说法又还有进言。“抑”,又。
⑭管子:书名,传为春秋时管仲所著,实为后人之托名。地水:篇名,原著为“水地”。 此篇强调水为“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枢:中心。精粗浊蹇:谓精细、粗疏、厚重、 停留。指“水”的四种特性,由此而形成玉、人和万物。
⑮郇瑕:二处皆春秋晋国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新田:春秋晋地,今属山西曲沃 县。汾浍:山西省的两条河流名。事见《左传·成公六年》。
⑯“是举也”句:(重浚莲花池东西二渠)这一举动啊,宣泄了郁结而使滞积通畅,涤除了污秽而照见了清澈,因此使民气和洽而且疏通读书人的思想感情,本来不只是为了赞赏 林泉和实践风水先生肤浅无本的学说。“渝”(yuè), 引导疏通。
⑰爱:于是。俟:等待。踵:跟随。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