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清刻重修保阳浙绍会馆碑记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2-01 12:17:32

【简介】

此碑嵌于巨砚轩碑廊,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郡人宗稷辰撰文并书丹。碑文从会馆的建造背景,会馆与王文成公祠的关系,会馆救助同乡、安置死者、举行祭祀和聚会活动的功能入手,详细介绍了重修会馆的经过。其中清苑知县姚朗山、钱松崖、任纯如以及骆溆清在整个重修过程中承担了主要的筹划和组织工作。此次重修会馆,表达了“旅即次”、“同人于门”的愿望。

宗稷辰(1792年- 1867年),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之后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山东运河道按察使等职务。宗稷辰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在文学创作领域颇有建树,文风质朴务实,著作颇丰,有《躬耻斋文钞》《躬耻斋诗钞》等流传于世 。他撰写并书的《重修保阳浙绍会馆碑记》,体现了他对桑梓之情的看重,以及对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在同乡联络事务上的贯彻。

 

【录文】

重修保陽浙紹会馆碑記

郡人宗稷辰撰并書

在《易》,旅之六二雲:“旅即次同人。”之初六雲:“同人於門。”會館之設,所以安旅于次雖出門而可同也保陽之有吾鄉會館自沈君毅亭吳君亦如金君青藤陳君煥文始嘉慶己巳歲四君以吾鄉之游士之多也,思有以聯厥誼遂合同人集資度地,於貢院街之南,鳩庀工材,議營建。先是街北有王文成公祠康熙間魏蓮陸建歳久傾圮址亦浸失方興工時掘土得公遺像,距數武復得仆碑攷碑文始晰所自並葺祠祀之㑹館衡宇相望。諸同人以時萃集,致景仰焉,或曰:“同鄉眾矣,貧者無以為生,奈何?”乃議歳莫,醵助炭資,俾凍飢者有賴焉。或又曰:“死者無以斂藏,奈何?”乃施楄柎,購義園,或厝或葬,俾旅魄不歸者得寄焉。又於文咸祠北建旅舍數十間,俾老弱無歸者,得以棲託焉。每歲朝及春秋二仲,祀文成而餕眾賓,宴衎獻酬,相率以禮,葢雍雍乎數十年於玆矣。厥後司存,代更浸失,初意。咸豐庚申,復議規則。越次年,辛酉。又明年,癸亥再修。增建廳事及臺樓楹桷。既齊,觀瞻加肅,續置寄歸園,以拓義園之不足。復設義塾及惜字社,以培子弟之有志者,其規益擴,法益周。是役也,姚君朗山宰清苑,與錢君松崖、任君純如,各捐廉三百金為倡。凡宦幕,懋遷於玆土者,樂助有差。而始終籌畫,一力仔肩者,則惟駱君漵清,而孫君東崖亦與焉。經三載,締構秩然。《易》所云“旅即次”“同人于門”者,事乃大備,抑余更有進焉。文成公提倡良知,忠介公率脩誠意,皆羽翼聖道,為百世師。吾儕生大賢之鄉,流風未遠。其私淑宜何如耶?卓哉!先型垂數百年如一日,曠數千里如一堂。使旅人、知學、同人有功館與祠交相濟,是安可作尋常鄉邸觀也。同治五年春記。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