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民国保定军人公墓南茔记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2-01 12:04:28

【简介】

此碑在南碑廊,为民国二十五年保定军人公墓南茔的重修记。碑文记录了南茔扩建之事,同时记述了保定军人公墓南茔之由来,以及段祺瑞迁建北茔之原因。

军人公墓南茔本在旧军官学校附近,光绪二十八年建,原是为安葬当年疫病死亡之官兵,之后成为军人公墓。段祺瑞驻保定时,因南茔与保定陆军学堂距离过近,用地相侵又有碍观瞻,故迁建北茔,之后南茔便渐渐荒废。民国二十五年,万福麟驻保定后,重修、扩建南茔,此碑即为万福麟重修南茔之碑记。

万福麟(1880一1951),字寿山,吉林农安(今吉林长岭)人,祖籍直隶宁河(今天津宁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驻守保定,参加平汉线北段对日作战,负责防守大清河、永定河一线。

 

【录文】

保定軍人公墓南塋記

保定軍人公墓南塋,居城之東鄉,在舊軍官學校附近迤此。清光緒二十八年,江北提督王士珍、蒙古副都統王紹震治兵於保陽。是年疫疾,亡者甚夥。因於營院後關地,以為葬所。後五年,第二鎖統制馬龍標駐保。三載之間,官兵葬於此者尤多。積年既久,為墳三百二十有七。

當光緒三十年時,其地既設陸軍速成學堂,督段辦公祺瑞□[]校過近久則妨隙地而碍觀瞻,非所以為久遠之計。乃復取地於塋之西北,以而漸止南塋之繼葬。民国二十四年夏余奉命移駐保陽。既遷者礮營之故。塚於北塋,而擴南塋。而整齊之增地,於十九畝有奇,共計得三十餘畝。掩其暴露,深其藏穴。修治既畢,於是捐簾植樹,繞墓三匝,凡四百余株。周以圍濠,用溝其界。祭地甓之焚梄。亭之招金家屯村民守墓理樹,以免荒蕪,盖維護其久遠之志。以為不如此不足以乘方來而昭奕禩也。後之蒞此者,儻亦有許余之斯舉也乎!其將亦同斯忠而維護之也。丙丁春,陸軍上將第五十三軍軍長吉林萬福麟記。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五月十日立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