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清刻重修清苑县文庙碑记.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5-02-01 12:01:28

【简介】

此碑立于南碑廊,存碑身,碑额、碑座佚失。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清苑知县沈阳赵映辰撰文,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篆额,邑人郭莹书丹。碑文主要围绕文庙与教育展开,记载了重修文庙的经过和缘由。碑文开篇追溯历史,点明古时学庙状况。并对比古今教育,借朱熹之言,强调现今教育的问题应归咎学子不重实学。恰逢文庙多处倾圮,距上次道光乙酉年(1825年)修建已六十年,撰文人捐廉倡募,得邑绅助力,集两千数百金,三月便修葺一新。碑文凸显了对教育传承的殷切期许。

赵映辰,原名联璧,字星甫,辽宁沈阳人,擅长草书。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十年(1872年)进士,曾担任直隶清苑、静海、天津县知县。赵映辰性格倜傥,乐善好施,曾捐款建开文书院,还捐资助赈江浙水灾。

 

【录文】

重修清苑縣文廟記

古有學而无廟,釋奠、釋菜皆設位為之,達其誠焉耳。唐以後,廟徧天下矣。其極也,乃□於有廟而無學,非無學也。學異於古也。以鄉學論之,古有大學、小學,今亦有大學、中學、小學。古人八歲入小學,教以室家長幼、洒埽應對之節;二十入大學,教以六德、六行、六藝、先聖禮樂、君臣上下之端。其進也有序,其校視也有方。比其成也,舉而用之於世,則夫致主澤民之略,與所謂兵刑、食貨、農田、水利之制度,旁及星紀、輿啚、律吕之微渺,而下至於錢穀、書算之瑣細,凡設施所需,皆其所素習也。學之實而有用如此!

今之學則以學中名額之多寡區等為三。其實,凡得入學者,皆古大學類也。而所習或不如古之小學者,為實而有據。一旦舉而用之,律令且不曉,遑計其他。故曰異於古也。説者謂是科舉誤之,抑又不然。朱子曰:“孔孟在今時,亦不能不應舉。”諒哉斯言,謂孔孟應舉可矣,若謂孔孟因應舉而遂廢實學,可乎哉?

夫國家儲材庠序間,課之以廣文,督之以學使,本之於經而驗之於文,因時立制,不過如是。惟在善學者不囿於俗,不自隘其聰明,言古人之言,即務行古人之行,而進求古人治世之具,以期為斯世有用之人,庶幾乎可以望孔孟之堂,而無愧映辰遼東之末學也。蚤列膠庠而於古茫無所得,謬宰一邑,動虞竭蹶。

承乏清苑來,忽忽又二年矣。迫未得與多士講肄經猷,每禮謁宫牆恧然自惕。適教諭李君葆泰、訓導楊君煜,以文廟兩廡照壁圍牆傾圮,捲棚奎星樓、名宦鄉賢各祠多有損裂,宜及時修葺為請。蓋自道光乙酉方伯屠公重修後,迄今越六十年矣。乃急捐廉俸百金,並倡募千金,邑紳王毓麒、何兆齡、馬文嬴、樊達滙又轉相勸募,共集資二千數百金。即由王紳等經營其事,而李楊兩廣文監視之。甫閱三月,秩然煥然,之數君子者其可謂任事以實者歟。其於釋奠釋菜之所,兢兢焉,汲汲焉,則其蘄向於学不從可知耶。工既竣,而見屬以碑記,爰以所聞於古者,筆於書期與學中人共勉之。

賜同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知清苑縣事瀋陽趙映辰撰文

誥授資政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樊輿方汝翼篆額

誥授文林郎優貢生選用知縣邑人郭瑩書丹

大清光緒十七年歲次辛卯三月穀旦立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