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簡介】
此墓志存于库房,未随志主一同下葬。志主为吴汝纶之父吴元甲。吴元甲(1810-1873),字育泉,安徽桐城人,出身于明清时期著名的“高甸吴氏”。其次子吴汝纶,清代大儒,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张裕钊任莲池书院山长(院长)。
志文第二列书“武昌张裕钊撰文”。国家博物馆藏“张裕钊书吴征君墓志”墨书,文章内容、字形笔法与此石完全一致,无异文、异写,此石当是据其所刻。张裕钊《濂亭文集》卷六亦收録“吴征君墓志铭”,与此石所刻内容有十三处异文。《濂亭文集》所收应是修改后的版本,和此石可相互勘正、相互补充。
张裕钊,号濂亭,清代大儒,与吴汝纶皆为“曾门四学士”,光绪九年(1883)二月任莲池书院山长,光绪十四年卸任后主湖北江汉书院讲席。
【录文】
吴徵君墓誌銘
武昌張裕釗譔文
徵君諱元甲,字育泉。先世自婺源遷桐城,為桐城人。六世祖諱爾昌,直明季流寇之難,用諸生唱義,危身以扞鄉里,七姓祀之。高祖諱大陞,歲貢生。曾祖諱泌,國子監生。祖諱太和,候選府經歷。考諱廷森。自高祖以下四世皆以篤學醇行,至今為人稱說。自祖以下至君三世,皆以君子貴,累封中議大夫。
君生九歲,能操筆為古文,作中正論三篇,長老驚歎。既長,為六皖名諸生。曾文正公嘗嘉其文學,客而館之,而尤重其為人,蓋君有至性約其身。以致孝於其親,居外則服劬瘁以致甘旨,入門則鞠匑夔栗䖤夜。侍側,無敢以跬步違。命之退,然後退。居父喪,終日麻衣坐藁鞂中,俛首垂涕泣無一語。家人思憂,淪葠而進之,拒不飲。已而,绐曰茶也。飲之。蓋昏瞀不復能辨識,其至性如此。所以仁其親者,以及其昆弟,以至於族姻,至於親疋遠尓、豐約愉戚得喪,必以人先而已。後之苟利於物不敢以私其有,苟慊於心不敢問瘁其身。處於家也,遘诸昆弟謀析產,君則大戚,臥數日不起。既乃悉推田宅,以与兄弟。兄弟田宅再䘮,再贖而歸之。既力不能贖,則皆召之同爨。昆弟沒,而諸子暨孤甥皆長育於君,諸子孤甥視君猶父也,乃滂逯其鄉里,亦莫不同心而卬君若其親戚。邑有大計大疑,必推君主其事,無不辦治者。
咸豐初元,詔舉孝廉方正,衆以君應詔,君固辝。䘚以公論强之:當道光之季,連歲大水;及咸豐中,粵賊轥縣竟,飢敝之餘,米粟騰躍,人無所得食。君家故貧窶也,以其勤力所得,市米穀,盡散之鄉人。而妻子至采菜茹、拾樗橡為食。又嘗斂數金金饋軍。家人乏食,遮道告之,不顾。又益纠合義勇以與賊亢,所捍百數十里。其在軍,席地而寢,市餅為食,不虛縻鄉里一錢,不顾問家事。大軍既克,安慶當事敘籌饟之勞,公謝曰:“吾邑人㬵膏血、剥肌髓,以急國難。而吾乃㕥為利邪?”衆聞,莫不多君,益推以為仁人長德。自孔門之教,必孳孳於為仁,而要其歸,則以孝弟為之本,故曰:“不愛其親而愛它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它人者,謂之悖禮。”又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盖“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其道一而已。自為仁之義不明,而本与末不相毌備。士或侈言施濟以譁衆取榮,而所㫗者薄;或內行敕備而無所禆助於世。又其甚者,竊自坿於儒者之學,而自門以內,父子兄弟之閒,曾不可以告於人。銖金尺帛鉤析計量,而眎人之苦樂乃頑然不以為忻戚。稱仁講義,洋洋盈耳,而靦焉自以為鄒魯濓洛之徒,此孔子所謂穿窬之盜者耳。
烏乎!使其本心未盡失者,聞徵君之風,其能無少媿於中與?
君以同治十二年三月十四日卆於深州官舍,春秋六十有四,配同邑馬氏,嘉庚辰進士、四川閬中縣知縣諱維璜之女,封淑人。子四人:汝經,桐城縣學生,山東候補縣丞;汝綸,同治乙丑進士,深州知州;汝繩、汝純並國子監生。女一人,已嫁而䘚。孫二人:奎、駒。
汝綸,有學問文章,居官明達治體。故善於裕釗而裕釗所畏焉者也。以書來告曰:“將以十 年 月 日葬先府君於 鄉,原敢情銘。”銘曰:
烏乎!
徵君之義,惇於其家。暨於其鄉,靡有疵瑕。
惟其不㬎,施正於此。以其所有,推擠四海。
澤之所被,其昌有已。嗟時之人,唯己之私。
貪冒險詖,彼獨何為。銘此懿範,為世表儀。
河北大学文学院、莲池书院 莲池石刻研究团队考据整理
(王亚彬、 郭彤旭、朱海勇、张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