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9月15日下午,莲池讲堂第39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以“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为题,从政统到道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孔子的救亡路径等方面进行讲授。
讲座伊始,方铭教授指出,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在最初的意义上,更多指向政统的合法性,即政权的正当性与稳定性。然而,随
着历史的演进,道统的概念逐渐凸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统,简而言之,即道德、学问、思想的传承体系,它超越了单一的政权更迭,成
为连接古今、贯穿始终的精神纽带。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道统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
论”,并通过对尧、舜、禹、汤等古代圣王的追溯,构建了完整的道统谱系。韩愈在《原道》中,更是将道统的传承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来。朱熹在《中庸章句序》
中,也强调了道统传承的重要性,认为《中庸》之作,正是为了忧虑道学之失传。而归有光则在《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中,进一步明确了道统传承自孔子
而定的观点,认为孟子之后,道统虽历经波折,但终得宋儒而愈发明晰。
接下来,方铭教授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记·礼运》中对于理想社会的描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中心思想。从尧、舜的禅让制,
到孔子的“仁爱”思想,再到《道德经》中的“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
更贯穿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方铭教授还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点:忠恕、均平、仁惠。这三个基本点,都是建立在“天下为公”这一核心理念之上的。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
乱世,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救亡路径,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重建社会秩序。同时,孔子及儒家思想还蕴含了五大核心观念:爱人为本、天下情怀、士人责任、
一心向善、坚守底线。这些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最后,方铭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在“天下为公”基础上的忠恕、均平、仁惠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国家目标、社会目标、公民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
长城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显示,截至9月18日,长城直播 | 莲池讲堂:《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冀云平台总观看量106万人次;抖音、今日头条、快手保定记者账号直播累计曝光率9000+;长城新媒体视频号、百度、UC、新浪微博、腾讯等长城新媒体官方号直播观看总计超过10万人次。累计观看直播超百万人次。
编辑:崔 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