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5月19日下午,莲池讲堂第三十二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明君以“庄子的养生观”为题,从庄子的道德论、解析《养生主》《达生》、庄子养生观与世俗之养生、庄子养生观与佛道的异同等方面进行讲授。
讲座伊始,孙明君教授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引入,指出庄子是轴心时代中国涌现出的思想界巨匠之一,其思想在魏晋时期影响最大。首先,孙教授整体介绍了庄子的道德论,其思想以道为中心,主要分为道论和德论两个部分。道论包括“逍遥”境界和“齐物”之法,“逍遥”境界是一种理想中的精神世界,“齐物”是进入逍遥境界的方法和途径。与道论紧密联系的是庄子的德论,德是道在现实层面的落实和体现。庄子的德论以安命思想为中心,以“用心若镜”和“与物为春”为两翼。庄子的其他思想观念,诸如庄子的天人观、生死观、政治观、处世观、养生观等,都是庄子道论和德论思想在不同方面的投射。
孙教授详细讲解了道论和德论。庄子认为道是“有情有信”“可传”“可得”的;是“无为无形”“不可受”“不可见”的;最重要的是“自本自根”的。需要说明的是,“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而无不为”,顺自然而为。
随后,孙明君教授解析了《养生主》篇。在庄子的养生思想里,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智慧是无涯的,以有限追随无限是很危险的,学习知识要保持一个度。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缘督以为经,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并顺应它,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事务便是养生。孙明君教授继而阐释了《达命》篇,庄子提出通达生命即不做没有用的事和不做无可奈何的事。庄子的养生观认为形神并重,形体完整、精神饱满才能达到“与天为一”。
接下来,孙教授辨析了庄子养生观与世俗之养生的区别。现代养生指调配饮食、调摄起居、调控情绪。庄子的养生观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是尽年观,养生不追求寿命的延长,既要形全也要神全;第二是养生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要追求天地之道、圣人之德。
之后,孙教授讲解了庄子养生观与佛教的异同。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痛苦且飞快逝去的。佛教对于生命的认识即四圣谛,包括苦、集、灭、道,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庄子与佛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死后世界的认识。佛教认为人死后存在轮回,庄子则认为人本是一种气,生命赋予其形,人死后只是回归了气的状态。
最后,孙教授分析了庄子养生观与道教的关系。庄子的养生观不同于道教,呼吸吐纳之术、服食长生之术都不是庄子的养生之道。孙教授认为,庄子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不附属于宗教领域。那些游走于天地之间的至人神人圣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也是美妙的文学想象。
驻保高校师生和保定各书院代表等在现场聆听讲座,广大市民通过冀云等平台收看网络直播。据悉,截至目前,本讲在冀云平台总观看量超过102万人次;长城新媒体的视频号、百度、UC、新浪微博、腾讯等官方平台直播观看总计超过11万人次。
文案:肖 慧
图片:高优罕
视频:高优罕
编辑:马鑫雨
审核:梁 钊
终审:张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