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4月19日上午,莲池讲堂第二十九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德建以“八景文化与文本”为题,从八景的历史、八景文本的分工与策略、八景文化中的权力话语、八景审美的符号化等方面进行讲授。
首先,张德建教授指出八景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模式。八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书写对象逐渐由广大地域空间变化为狭小空间,从写山川自然发展到加入咏史、永古等人文景观内容,使八景诗成为一组融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历史人文于一体的诗歌;写作八景的群体包括了士人、官僚、僧人、道士等社会各个阶层;八景诗歌的体裁由七律、七绝逐渐扩展到五绝、词、散曲、小说、集句等。随后,张德建教授分析了八景文本的呈现模式分为单诗式、图诗式和图、诗、文式,而图、诗、文式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满足大众审美叙事的诉求。
接下来,张德建教授阐释了八景的权利话语建立在其公共空间特点上,公共性造成话语的层次,进而形成不同的权力关系。第一层表现在人与自然的权力关系中,包括命名自然的快乐和人从自然中获得快乐两个方面;第二层表现为国家权力的介入,八景成为塑造政治文化的手段,歌咏中充满对帝王的赞美,由此形成了强烈的官方话语权力;第三层是基于地域关系而发生的乡士情感,八景书写邀约成为地方缙绅下联上通建立地方权力网络的手段,由此形成了一套以乡绅士子为代表的地方士人话语关系。
最后,张德建教授分析了八景符号的稳定性与审美固化。八景符号分为两种,一是由地名加描述性词语构成四字模式,二是以地点命名的景观构成二三字模式。八景符号的简约化导致各地八景渐于趋同而受文人学者的鄙视,但同质化又共同造就了审美的固化,人们习惯于以一套固定的方式看待自然,形成稳固的审美模式。张教授表示,八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建构共同向自然注入了人的情感,又借助这个包含情感的地理景观建构了群体的记忆,成为一种情感符号。审美符号虽然固化,但特征明显,模式一致,更易为人们所接受。
驻保高校师生和保定各书院代表等在现场聆听讲座,广大市民通过冀云等平台收看网络直播。据悉,截至目前,本次讲座在冀云平台总观看量超过115万人次;长城新媒体的视频号、百度、UC、新浪微博、腾讯等官方平台直播观看总计超过10万人次。
文案:肖 慧
图片:王星杰
视频:王星杰
编辑:马鑫雨
审核:赵 璞
终审:张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