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
【津云(2024年06月26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携带诗集《从梭磨河出发》亮相2024莲池文学周,与诗人、学者吕约,出版人曹元勇一起畅谈“诗性的语言与文学的世界”,探索阿来从诗歌起步的文学世界。2024莲池文学周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河北大学与河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天津市作家协会支持。
阿来的诗集《从梭磨河出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是迄今为止收录诗歌数量最多的阿来诗集,包括《风暴远去》《这时是夜》《群山,或者关于我自己的颂词》《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等多首风格独特、意境深远之作。这些诗歌犹如高原上的风吟,以其深沉而辽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自然与生活的画卷,揭示了阿来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诗性语言的虔诚与敏感。
“我写诗是在22岁到30岁这8年间,那时候我特别犹豫不定:我在这片群山里长大,我对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所了解、能互相感应?”在分享会上,阿来介绍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缘起。带着这些困惑,阿来感觉到自己必须验证些什么。于是阿来选择用语言来重新认知、体验、构建这个世界,他开始写诗,从群山到草原。
现场,阿来为读者诵读了自认是他写得最好的两首诗。“我坐在山顶/感到迢遥的风起于生命的水流/大地在一片蔚蓝中狰狞地滑翔/回声起于四周/感到口中硝石味道来自过去的日子/过去的日子弯着腰,在浓重的山影里/写下这样的字眼:梦,青稞麦子,盐歌谣,铜铁,以及四季的桥与风中的树叶/坐在山顶,我把头埋在双膝之间/风驱动时光之水漫过我的脊背/啊,河流轰鸣,道路回转/而我找不到幸与不幸的明确界限……”这首《群山,或者关于我自己的颂词》如同他对内心困惑所做的一个回应,他似乎已经通过诗歌,找到了进入文学世界的路径。
“三十周岁的时候/春天和夏天/我总是听到一个声音/隐约而又坚定/引我前行……”随后,阿来又朗诵了《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这是阿来所写的最后一首诗。阿来说,这首诗写于30岁,“这个时候我对跟群山融为一体有充分的自信。但我的家乡阿坝州一半是山地,一半是草原,我觉得30岁的成人礼必须到草原去完成。”
在阿来写下草原这首诗时,他却决定不再写诗。此后阿来有4年时间,没有再写过一个字。“修辞立其诚,中国人最早开始文学书写的时候就提出这样一个标准。”阿来表示,“我是语言的信徒,我的语言必须能跟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族群文化互相感应时,才能开始创作。”
在不写作的四年间,阿来继续行走、阅读、寻找语言的感觉。到了34岁,阿来开始动笔写《尘埃落定》,并凭借这部语言充满诗性的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在30岁后,阿来虽已不再写诗,但他始终保持对诗的热爱,读者也仍能从他的小说、散文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诗性的思维、诗性的表达。
“修辞立其诚,不仅是对语言的态度,其实也是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态度,正是秉持这样的虔诚,我们的语言才能变得自由而洁净,我们的生命才能自由而洁净。”阿来对语言的虔诚,让诗人吕约深有共鸣。吕约说:“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文学始终在发展和丰富我们的母语表达。一代代作家、诗人在锤炼、净化、提升我们民族共同的语言,虽然看上去他们写作的起点是寻找自己的语言,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阿来曾经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用20场讲座来谈论“杜甫、成都、诗”。“成都人过去淋了几千年的雨,怎么没写出《春夜喜雨》来?但是杜甫写出来了。成都的花,总是被雨水打湿,也没有人写出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阿来表示,诗性的语言是打开一个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虽然对杜甫饱含爱意,但阿来对当下的诗歌创作,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杜甫的伟大永远激励我们,但是杜甫的经验放到今天的诗歌创作,是不够用的。”
阿来提到美国诗人惠特曼和智利诗人聂鲁达。他认为,“更具自由精神,也更具科学眼光地来看世界的新方法,在诗歌当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在惠特曼和聂鲁达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用诗歌、用对语言的热爱和忠诚,为全世界的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阿来认为,中国传统诗歌的路径已经结出了硕果,留下了那么多伟大而美好的诗篇。但是我们在感知和描写当下世界的时候,必须在已有的路径之外开拓新的路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干脆天天到杜甫草堂里去烧香,给杜甫磕头就行了。”
对于阿来的分享,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兼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非常有共鸣,“阿来在碰到眼前任何一个事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充满了好奇。阿来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万物之灵去俯视世界,而是一直保持着平视,从每一个对象身上都能发现美妙的东西。”
曹元勇表示,跟阿来走在一起,就像和一个导师走在一起。“比如在易水湖,阿来会发现那是6000万年前的海洋世界水底里面形成的一层层的岩层。”曹元勇认为,无论是阅读阿来的诗歌还是小说,都能帮助我们打开一个非常丰富、非常美妙的文学世界。
诗人吕约总结道:“我们读一本诗集的同时,也是在读诗人生命里的那种诗性。这种诗性不仅体现在诗歌里,更体现在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语言的态度里。” 夏夜,听阿来读诗、分享,读者们度过了一个充满诗性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