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讲堂 | 朱国华教授解析身体表征的现代中国发明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04-28 15:34:14

4月11日上午,莲池讲堂第二十七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国华以“身体表征的现代中国发明”为题,由20世纪初的刘海粟“人体模特儿事件”切入,结合郁达夫小说集《沉沦》所引发的文学事件,从“身体表征”的“古今冲突”和“中西冲突”中,反思百年中国审美现代性转型和启蒙现代性发展的深层问题和当代意义。



朱国华教授首先回溯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刘海粟因使用裸体模特儿进行教学,引发汹汹群议的“美术革命”事件。在西学东渐的中国现代转型语境中,中国美学界反对聘用裸体模特教学,有其片面的伦理正当性和审美正当性。中国传统身体观念认为精神性的大体高于具有生理性的小体,中国的传统人体画推崇“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去欲望的人体,因此对人体模特具有美学层面的拒斥。


朱国华教授指出,刘海粟派的支持者们,将叙事的焦点引向启蒙现代性的西方,借助于将裸体画概念替换为更高级、更先进的西洋文化,通过进步与落后的辩证法,获得了这场美学革命的胜利。究其根本,审美革命的胜利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但也要看到,这种合法化论证,是基于学习先进西方的策略性、权宜性、工具性论证,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身体表征的审美传统、认识方式和理念意义。中西方美学理想的冲突背后是中西身体表征的理解错位。



与美术界相应,朱国华教授解析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所引发的文学论争。身体书写在中国传统严肃文学的叙事格局中,要么不应存在,要么视作艳情。郁达夫盟友们辩护的策略,其一是引证西方人关于文学与道德的看法,其二是指出郁达夫的价值在于客观地再现具有真实性与普遍性的现代人的灵与肉冲突这一现实,正契合了强调认识的西方启蒙现代性。

最后,朱国华教授总结道,对启蒙现代性的接受非求真意志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变化的社会语境。作为具有普遍性感性认识的对象,身体表征在中国的文化书写中还会有什么可能性?在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中西碰撞融合中,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



驻保高校师生和保定各书院代表等在现场聆听讲座,广大市民通过冀云等平台收看网络直播。据悉,截至目前,本讲在冀云平台总观看量超过309万人次;长城新媒体的视频号、百度、UC、新浪微博、腾讯等官方平台直播观看总计超过16万人次。


文案:肖  慧

图片:薛晨晞

视频:赵子雯 高优罕

编辑:马鑫雨

审核:赵   璞

终审:张进红

往期发布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