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与古莲花池太保峰

  • 莲池书院

  • /

    发布时间: 2024-04-22 10:27:38

保定古莲花池曲径桥北侧有一尊橡皮青太湖石,原藏于保定西关外灵雨寺内,1965年移入古莲花池园中保护。该石高4米有余,北面石腰上镌刻着篆书“太保峰”三字,旁刻楷书落款二十字:“门人吴郡顾愿为先师郑襄敏公题 ,万历甲辰夏日。”游人至此,无不驻足观望,然无其它碑文注解,令游人无不感到遗憾。太保峰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图片1

古莲花池内的太保峰

太保峰的寥寥数字是学生苏州人顾愿为已故的老师郑襄敏公题写,刻文中的郑襄敏公即是郑洛。郑洛(1530—1600),字禹秀,号范溪,明安肃遂城(今徐水县遂城)人。

图片2

古莲花池内的太保峰

官宦世家,声名显赫

郑氏家族在明代多为显宦,世称“三朝甲弟”“六世中丞”。“三朝甲弟”是说,郑氏有三人中进士,分别是弘治朝的郑阳、嘉靖朝的郑洛、万历朝的郑材。“六世中丞” 是说郑氏六辈人作中丞,分别是郑通、郑臻(郑洛曾祖)、郑阳、郑隆(郑洛祖父)、郑显(郑洛父)、郑洛。“中丞”是官名,汉代御使大夫的属官有中丞,历代多沿置,明初置督察院,其中副都御使相当于前代的御使中丞,故常以“中丞”代指副都御使。

郑洛在其家族中声名最为显赫。他少事寡母,博览好学,以孝著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翌年中进士,授登州府推官。复审聚众盗矿案,改原判之误,百余无辜人获释;查纠已判孙华抢劫案,使冤屈昭雪,真凶获捕,深得民心。遂被皇帝诏为御史,专主纠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奉旨查办鄢懋卿等贪污盐课案,查得严蒿是祸首,可皇帝诏斩鄢懋卿,郑洛唯恐避重就轻,违旨改鄢懋卿死罪为革职戍边,震惊全朝,文武皆服。

后官至兵部尚书,“经略七省,总镇三边”。“经略七省”是指皇帝曾命他经略陕西、延、宁、甘肃及室、大、山西边务;“三边”指榆林、宁夏和甘肃。万历十四年(1586年),诏为戒政尚书。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去世,享年71岁,赠太保,谥襄敏。

在郑洛逝去四年之后,即1604年,他的学生顾愿为了纪念他,将极难搜集到的、珍贵的橡皮青太湖石题名为“太保峰”,象征着郑洛的为人、政绩如同山峰一样高大,令后人景仰。

图片3

古莲花池初冬(一)

在徐水城内尚书巷郑洛府第还建有过街“柱国坊”,宽2丈,高2丈5尺,青石料柱,通体浮雕云纹,横木、石条相连,上刻6寸正楷大字“太子太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经略七省总镇三边郑洛”,背刻“柱国坊”,传为明御笔所书。此牌坊毁于“文化大革命”初期。

图片4

古莲花池初冬(一)

才智多谋,战绩卓著

明嘉靖初年,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的鞑靼部落在酋长俺答汗(1507—1582)的率领下崛起,后逐渐强盛,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胁求通贡,史称“庚戌之变”。翌年,明朝迫于俺答汉威势,开马市于宣府、大同等地,旋因闭市而战事复开。隆庆四年(1570年),以俺答汉之孙把汉那吉降明为契机,明蒙开始和谈,俺答汗以亡入自己领地的赵全等九名汉人换回把汉那吉。翌年五月,明穆宗(万历皇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又议定通贡互市条款,规定每年一贡,以二月为期,贡马不得过五百匹,贡使不得过一百五十名。还先后于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等近边地区开设马市11处,互市贸易,与市人数年有增加。从此开始了明蒙几十年和平友好的局面,促进了蒙古右翼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图片5

古莲花池初冬(二)

俺答汗率部骚扰边城,掠夺贡市,民不聊生。郑洛命沿偏关经老牛湾至雁门500里防线修屯堡,建观敌台,敌军望而生怯,不敢妄犯,后俺答汗降服。郑洛戌边有功,被封为兵部尚书。

万历十八年(l590年),鞑靼火落赤举兵侵袭,攻至洮州(今甘肃临谭),杀副总兵李联芳,总兵李承芳告急京都,郑洛受旨西征,施以“其人将出,出必复人”“分别逆顺,声东击西”之战术,相继夺得镇羌(今甘肃固原),水泉(今甘肃永昌),莽刺(今西宁一带),湟中(今青海东北部)等地,败敌10余万。同朝后张栋、徐琰等诬告郑洛“侮报功绩,欺骗朝廷”,要治其误国之罪。后因兵部尚书石星保奏而幸免。郑洛对此气愤之极,谢病告归故里。

图片6

古莲花池初冬(二)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石星以郑洛“才智多谋,战绩卓著”,奏本复职诏用,因朝臣众说纷纭,皇帝未许。

游说三娘子,和解蒙汉人

三娘子(1550—1612年),蒙古族人,又称也儿克兔哈屯、钟金哈屯。她自幼容貌姣美,聪明机敏,能歌善舞,武艺超群,且善“番书”,通兵略,知权谋,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女知识分子。隆庆四年(1570年),她成为蒙古族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的爱妃。翌年,俺答汗的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率妻比吉及仆从十余人降明。俺答汗闻讯,立即从奔赴青海的途中回师,以解此难。周围的将领,尤其是从明朝逃到塞北的赵全等人,怂恿俺答汗对明朝用兵,以武力索回把汉那吉,眼看一场战事立即点起。三娘子力排众议,规劝俺答汗接受明提条件,就此偃武修文、和平互市。自此,蒙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贸易,友好往来。 

图片7

古莲花池初冬(三)

万历九年(1581年),雄才大略的俺答汗病逝,其子黄台吉当袭顺义王。然而,黄台吉是个桀骜不逊的武夫,对通贡互市并不赞成,“只为父兄所强”而勉强就范。在明朝封疆大吏眼中,只有三娘子能控制政局,左右蒙古各部落的向背,挟制黄台吉走通贡互市道路,所以就由宣大总督郑洛出面劝导三娘子按照顺继婚的习俗,下嫁给黄台吉。郑洛说:“汝归王,天朝以夫人封妆;不归,一妇女人耳”;“若三娘子别属,我封此黄台吉何用”。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愿下嫁黄台吉的三娘子只好从维护大局着想,抛开个人得失,做了第二代顺义王夫人。在三娘子规劝下,黄台吉也真的改弦更张,严格执行贡市协议,再未违约。后来黄台吉病痛日多,大汗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三娘子手中。她遵守先王成法,凡在违犯蒙汉友好之约者严惩不贷,边境始终未发生大的冲突。在她的主持下,鄂尔多斯等蒙古各部共有47支走上通贡互市的道路。

图片8

古莲花池初冬(三)

三年多后,黄台吉去世,其长子扯力克继承顺义王的王位,是朝又要求三娘子再醮扯力克,三娘子再次屈从,当了第三代顺义王夫人。后来三娘子成功地劝阻了扯力克弄兵扰边,明朝正式册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凡顺义王向朝廷秦禀的公文,都要有忠顺夫人的共同签署,三娘子名正言顺地成为蒙古各部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她统率土默特万户部落,始终致力于蒙汉团结、共同发展的事业,缔造了长达四、五十年之久的边境祥和安定,并为日后蒙汉人民亲如手足般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与郑洛的那次游说不能说没有关系。